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測算,考慮到今年上半年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長穩定,今年上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有望保持在6.7%左右。
中國經濟這架列車,目前仍然保持平穩速度前進。
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測算,考慮到今年上半年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長穩定,今年上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有望保持在6.7%左右。
截至目前的數據顯示,上半年經濟可謂有喜有憂。喜的是,經濟增長平穩,就業形勢良好,新興業態發展快,物價整體穩定,產業結構加快轉型升級。但是經濟同時存在巨大的分化現象,部分區域、部分行業萎縮明顯,令人擔憂。
此外,盡管工業領域通縮大幅緩解,但是鋼鐵價格大幅波動,反映出產業發展的扭曲。
鑒于此,今年下半年,在保持經濟短期穩定的同時,中長期的改革也需要堅持。這需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加快,堅定“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加快提升市場活力。
民間投資增速需重點關注
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測算,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有望與一季度持平,一季度增速為6.7%。
目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GDP(地區生產總值)數字是采取生產法得出的,即對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核算匯總的方式。而今年上半年,三大產業整體保持穩定。
其中,1-5月的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為5.9%,比一季度5.8%的增速略微加快。不出意外的話,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預計在5.8%左右。
在服務業領域,2016年6月份,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7%,環比上升0.6個百分點。這表明,第三產業仍在擴張期,對中國經濟增速起正向拉動作用。
如果按支出法計算GDP,“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整體表現穩定。
1-5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87671億元,同比增長9.6%,增速比1-3月份回落1.1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投資64733億元,增長23.3%;民間投資116384億元,增長3.9%。預計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略低于一季度,大致在9.3%-9.5%的水平。
1-5月份,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2%,與一季度的10.3%增速相近,上半年數字與此應該相差不遠。
1-5月,全國進出口總值1.41萬億美元,同比下降8.6%,仍然保持順差。
盡管目前出口額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放慢,但是經濟實際增速與潛在增速基本吻合,最主要的表現是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仍快速增長,全國1-5月城鎮新增就業577萬人,完成全年計劃的57.7%。考慮到服務業和消費的穩定增長,因此經濟增速不太可能低于6.5%。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目前第三產業發展增速、居民收入和消費穩定增長,成為近幾年以來經濟增長的“穩定錨”。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經濟增長的驅動力有所差別。今年一季度經濟出現了“投資熱”,有加產能、加杠桿、加庫存的特征,但二季度經濟重回去產能、降杠桿、降庫存的軌道。這表現在傳統的鋼鐵、水泥價格下跌,以及部分地區一度火爆的房地產銷售開始降溫。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民間投資。截至目前,整個經濟的下行壓力最主要表現之一就是民間投資放緩。目前,非公經濟創造了60%左右的國內生產總值、80%左右的社會就業,民間投資已占到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60%以上。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5月民間投資116384億元,增長3.9%,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2.0%。這一數據,既不如1-5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9.6%的速度,更比不上2015年同期,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1%的增速。
這一現象已經引起了國務院的高度重視。7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文部署進一步做好民間投資有關工作。根據相關通知,國務院要求繼續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同時,努力營造一視同仁的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結構性改革進入“深水區”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下半年需要著重提升市場活力,這就要求進一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這方面的關鍵是國企改革。國有企業作為中國最后一個半官方、半行政性壁壘,需要盡快改革攻堅。由于大量國企政企不分,提質增效、淘汰過剩落后產能的進程緩慢,盡管有銀行的融資支持,但最后還是在與民企的競爭中敗下陣來,鋼鐵行業就是典型例子。
與此同時,民營企業卻出現“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對此,國務院要求,銀監會要抓緊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專項檢查,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嚴格落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
此外,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民企缺少對應的民間金融機構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這也需要創新金融監管,增加更多針對民企融資的機構。比如國外發達國家80%以上的銀行是社區銀行,中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開民間金融機構的設立限制,讓民營銀行多進場。
另外,需要對一些行業的發展“放手”,增加市場發揮空間。
比如,目前容易導致以計劃和審批來取代市場發揮作用的因素。
無論是已經產能過剩的鋼鐵行業,還是正在快速發展的大數據產業、機器人(26.080, 0.78, 3.08%)產業,其發展都有自身的規律。應該更多尊重市場本身的規則,避免再出現類似光伏行業這類國家設定其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最后各地一哄而起重復建設,最后導致嚴重過剩的窘境。
此外,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清理行政審批事項,及時破除各種關卡,該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要堅決取消,該給市場的權力要盡快放給市場。聚焦薄弱環節,全面提升政府服務能力和水平。
以體育賽事為例,減少審批環節后,全國上百個城市競相舉辦馬拉松比賽,體育產業爆炸性增長。未來,一些行業的快速發展,有賴于環境的寬松。
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很多經濟深層次問題暴露出來,當前經濟放慢,也有很多體制性機制性問題要解決。這些需要按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市場化改革,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
盡管今年上半年經濟仍能保持平穩增長,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今年第三、第四季度,經濟增長的壓力仍然很大。如何加快改革速度,攻堅克難,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做好“助推器”,將是未來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