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不加息一波剛平,英國退歐公投一波又起。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全球市場隨時可能掀起一場蝴蝶效應。人民幣(6.5723, -0.0017, -0.03%)愈加市場化的表現也使在岸離岸匯差縮小的市場呼聲浪潮高漲。央行近日也針對國內商業(yè)銀行加入離岸外匯市場進行了會議商討,有觀點認為是匯改序幕的拉開。
假如英國退歐,全球金融市場、尤其外匯市場短期難免面臨沖擊,人民幣國際化和匯改進程也會受到相應影響。在英國退歐結果揭曉的時間窗口,證券時報記者采訪了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和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兩位專家均表示人民幣匯改方向不會改變。
英國若退歐
人民幣短期承壓
證券時報記者:如何看待英國退歐的公投結果?這對人民幣匯率波動會產生哪些影響?人民幣中短期內貶值壓力增大還是減小?
邵宇:沒到最后一分鐘,很難判斷英國退歐公投的結果。如果真的出現退歐的情況,會引發(fā)英國、歐洲乃至全球經濟的劇烈波動,投資者肯定會趨向于買入美元、黃金、債券等避險資產。
長期以來,人民幣通常被海外投資者認為是風險資產,因為避險撤出新興國家投資,對人民幣會形成一定貶值壓力,短期內會引發(fā)很大沖擊。不過,沖擊過后市場對資本會重新衡量,就整個新興市場來說,中國經濟的基本面相對比較強壯,在風險釋放后人民幣會回到相對穩(wěn)定的通道,無須過多擔心,但有關部門要做好可能引發(fā)系統(tǒng)風險釋放的準備,包括一系列匯率、利率和財政政策工具。
連平:如果英國退歐成功,全球市場波動在所難免。首先,是英鎊(1.4572, -0.0434, -2.89%)重挫。一旦退歐成功,英國和歐盟的關系也會隨之改變,歐盟還有可能對英國采取一些制裁,對英國來說都是利空消息,所以英鎊會走低。與此同時,相對于美元來說,歐元(1.1319, -0.0105, -0.92%)也可能有一定程度貶值,全球資金需要避險,而美元是避險的合適選擇。
另一方面,這也會給人民幣匯率帶來顯著影響。人民幣屬于非美貨幣,在這個系統(tǒng)中,人民幣兌美元也承載貶值壓力。但同時,人民幣兌歐元和英鎊又有一定的升值空間,因為歐元和英磅對美元貶值幅度大,而人民幣兌美元不會大幅度貶值。
匯改有難點
但方向不會變
證券時報記者:耶倫最新的表態(tài)降低了市場對美聯儲加息進程的預期。從現在到10月1日人民幣正式成為SDR籃子貨幣這段時間,是否是進一步推動匯改的時間窗口?
邵宇:加入SDR、爭取成為儲備貨幣,都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一部分,是我們的中長期目標。人民幣開放步伐比較快,現在出現一些問題。人民幣成為海外機構持有的資產類別,能夠增加人民幣需求,不過目前貶值壓力依然存在。雖然海外機構持有人民幣沒有違約風險,且利率相對比較高,但匯率風險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因素。在更大規(guī)模的資本項目開放前,保持有彈性的匯率政策,是比較合適的做法。
連平:短期來看,美聯儲不會加息,但如果10月以后經濟運行數據表現很好,美國加息的勢頭將增強。因此,待英國退歐事件塵埃落定,7月份以后美國加息的可能性都會存在。這段時間,匯率都有可能存在波動,不算真空期。
對于中國來說,持續(xù)推進匯率機制改革的方向不會改變,各方也會積極推進。只要條件合適,推進的力度就會加大。但若從放大角度看,下半年也注定是多事之秋,美聯儲加息、美國大選等國際事件對市場影響都不會小。
證券時報記者:近期央行表態(tài)正研究國內外商業(yè)銀行參與離岸外匯市場,且在去年年報中也提到將適時推動QDII2等資本項下的流出,這是否是進一步匯改的一個序幕?會遇到的重點和難點可能有哪些?
邵宇:之所以讓境內機構參與離岸外匯市場,是由于在岸、離岸市場存在價差,而且在投機交易下有時價差會拉大。境內和離岸參與主體不同,境內是金融機構所引導,離岸市場則是對沖基金等高投機需求占據主導,離岸會牽引在岸的匯率走勢。讓境內機構參與離岸外匯市場,能夠收斂差價,廣義來說利于獲得定價權。讓國內主流金融機構把基本面因素能夠反映到離岸外匯市場中,讓市場更為理性,某種角度來說這算是進一步匯改的序幕。
匯改難點有很多,例如參與者眾多,而這些參與者并沒有在匯率大幅波動下的操作經驗;另外,貿易企業(yè)能否參與到這樣的市場中去,機構能否提供風險管理服務,趨利避害、分化負面預期,這些都是比較難的地方。在開放市場下管理這么大體量的資本流動,在全球任何國家都是非常困難的,政策、人才和機構的儲備都有待檢驗。
連平:匯改機制推動的重點,主要是資本和金融賬戶的開放。具體則涉及到中國境內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即境外資本的流入和境內資本的流出這兩方面的開放。現在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都在發(fā)展,流入資本相對較多,很多機構都在放寬;流出資本則相對小。
在推進匯改的過程中,將流出去的閘門放開,就意味著流出去的渠道更寬。我們現在面臨著匯率貶值和資本流出壓力過大的新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再放寬渠道的話有可能會帶給自己新壓力。做到合理地調節(jié)資本流動的供求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