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國資本外流情況得到了改善。
5月16日,央行更新的“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顯示,4月央行口徑外匯占款單月下降543.95億元,至23.78萬億元人民幣,這是央行口徑外匯占款自去年10月后,連續6個月出現環比下降。
多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外匯占款數據下滑幅度比年初出現縮窄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美聯儲加息預期減弱,二是中國經濟一季度末開始企穩,從而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看空中國經濟所帶來的資本外流,這從側面說明資本外流情況得到了改善。
也有業內人士預計,未來跨境資金流動或呈波動走勢。逆轉資本外流的壓力可能會再次加大,未來外儲繼續改善或將面臨一定挑戰。
外占連續6個月環比下降
美元延續震蕩走軟,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4月跨境資金流出壓力進一步緩解。
相比去年末今年初的大幅下降,外匯占款的下降幅度已有所收窄,這是央行口徑外匯占款自去年10月后,連續6個月出現環比下降。今年1月,央行口徑外匯占款下降6445億元,創歷史第二大降幅,僅次于去年12月下降的7082億元。
“4月,銀行結售匯逆差1534億元,環比收窄35%,這主要得益于售匯規模縮小。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579億元,環比繼續回落。”交通銀行(5.260, 0.02, 0.38%)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健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銀行代客遠期凈售匯進一步降至81億元,環比下降近八成,表明市場對人民幣貶值預期進一步減弱。外匯占款減少544億元,降幅也繼續收窄。總體來看,各項數據均表明,4月跨境資金流出壓力進一步緩解。
民生銀行(9.200, 0.01, 0.11%)首席研究員溫彬向本報記者表示,今年春節以來,離岸和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先后企穩回升,人民幣貶值預期下降,銀行結售匯逆差逐步收縮,帶動外匯占款下降進一步收窄,預計二季度資本和金融賬戶凈流出狀況趨于改善。
溫彬也向本報記者分析了外匯占款下降收窄的原因:第一,從美聯儲貨幣政策看,美國的宏觀數據通脹和就業沒有大幅改善的情況下,加息可能性不大。所以,近期這不是中國資本外流或人民幣貶值壓力的因素;第二,從國內來看,隨著經濟轉型升級以及對外資本項目開放的力度加大,去年以來的央行對外持有頭寸向企業和居民轉移的過程還會持續。
對于外匯占款下降收窄的原因,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本報表示:“美聯儲加息預期減弱,市場目前普遍認為美聯儲再次啟動加息會推遲到9/12月議息會議上,因此人民幣貶值和資本外流的壓力在一定程度上減輕。”
此外,章俊表示,在穩增長政策的推動下,中國經濟一季度末開始企穩,從而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看空中國經濟所造成的資本外流;二者疊加反映在外匯占款降幅明顯收窄。
資本外流改善的可持續性存疑
目前對于貨幣政策轉向的擔憂似乎已經打消。
“外匯占款降幅持續收窄有利于流動性狀況改善,短期降準可能性下降。”溫彬表示,央行或將繼續加大“逆回購+MLF”操作,保持流動性穩定和市場利率平穩,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條件。
雖然4月外匯占款收窄打消了市場對于央行貨幣政策轉向的疑慮,但章俊提醒,資本外流改善的可持續性存疑。
章俊分析認為,目前美國就業持續改善以及通脹預期穩步回升使得不能排除美聯儲加息時間點提前的可能,而國內在對加杠桿所帶來的系統性金融風險擔憂的背景下,穩增長政策調整也給經濟復蘇帶來一定的不確定性。如果以上因素逆轉則資本外流的壓力可能會再次加大。
劉健也向本報記者表示,內外部多重因素使跨境資金流動形勢繼續改善。即使美聯儲6月不加息,但炒作預期也可能推動美元階段性升值,從而對人民幣匯率及跨境資金流動構成一定壓力。加之,英國脫歐公投等地緣政治風險可能導致避險情緒升溫,以及中國經濟企穩向好的持續性仍待觀察等因素都將對跨境資金流動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