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訓鵬 (悉尼科技大學澳大利亞中國關系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9月8日,證監(jiān)會副主席方心海表示,經過多年的準備,我國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上市準備正在抓緊推進,已經到了最后階段了。伴隨著中國原油期貨市場的腳步聲臨近,有關原油中國價格再次成為熱點。相關消息還提到,為了增強這款人民幣計價的期貨合約對國際參與者的吸引力,我國還計劃允許該合約持有者在上海和香港證券交易所兌換等值的黃金。這些討論,讓原油中國價格,特別是人民幣價格,是否能夠成為亞洲原油價格的題目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當前世界主要產業(yè)油國家都建立了產權交易的平臺,但是,全球目前只有三個原油原有的基準價格:WTI價格,布倫特價格和迪拜價格,分別對應北美、歐洲和亞洲市場。其中布倫特價格具有最大的影響力,而迪拜價格一定程度上依存于布倫特價格。
從區(qū)域分工上來說,目前,并沒有空白可供新的價格。但是,建立原油中國價格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我國是世界最大的原油進口國,第二大原油消費國和第六大原油生產國。這樣巨大的生產和消費市場,具備形成交易交易價格的基本條件。
然而市場的建立,生產或者消費國這樣的大條件還遠遠不夠。一個典型例子就是俄羅斯。今天其市場比較大,也有交易中心,但是,俄羅斯的價格從來沒有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從形成基準價格來說,仍需其他的條件。這些條件分為兩個方面:物質因素和制度因素。就物質方面,最重要的基本條件,是有足夠基礎設施支撐的交易中心,使得原油產權交易成為可能;第二個基礎條件是交易中心要位于或者鄰近產油區(qū)。至少在交易中心發(fā)展的初期,這個條件是必須的。比如,北海石油的發(fā)現,為布倫特價格的出現奠定了基礎。類似的情況發(fā)生在WTI和迪拜價格。這個生產量,并沒有一個最低的標準,只要市場主體對該市場有信心,即便是產量下降的很厲害,比如布倫特,也可能維持其地位。雖然說對形成基準價格的產量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最低的要求,但是,我們也看到,由于產量下降,比如北美阿拉斯加的Alaska North Slope (ANS),亞洲的 Tapis and Minas ,逐漸在國際原油定價體系中被邊緣化。
第三,物質條件是高質量的市場主體。市場主體的質量取決于兩個方面的特征,一個是市場主體的數量,二是市場主體的多元性,特別是所有制的多元性。高質量的市場主體,可以避免少數人影響,甚至左右價格,從而損害基準價格的可信度。從數量上來說,市場主體的個數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小。我們的研究表明,在布倫特市場上,積極的市場主體,也一般只有15個左右。相對數量來說,市場主體的所有制結構也非常重要,這從迪拜原油的成功可見一斑。迪拜原油的生產者,是若干個國際公司的聯(lián)合體。而在其他中東國家,原油生產主要控制在國家石油公司手中。這一因素,使得迪拜原油價格在中東脫穎而出。
除了這些物質條件以外,一些制度性條件也非常重要。其中第一個是法制和管制水平的穩(wěn)定性和公平性。價格基準交易中心所在的地方,需要政策具有穩(wěn)定性,沒有政治風險,并且能夠公平有效地保護各類,特別是國外市場主體的合法利益。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管制不僅是稅收、外匯等政治性議題,還包括對現貨市場,特別是期貨市場監(jiān)管的技術性能力。第二個制度性條件是價格報告機構。這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想象。市場交易不僅僅是在交易中心完成。實際上,大部分市場交易以柜臺交易等方式進行,價格并不公開。因此,任何交易平臺,都不能夠反映市場的全貌。因此,需要有一個相對獨立的價格報告機構,來綜合各個交易平臺的信息,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出一個準確反應供求的價格指數。第三個制度性條件是現貨和期貨的有機聯(lián)系。特別強調的是,期貨交易雖然是價格發(fā)現的主要場所,但是必須要以真實的現貨交易作為基礎。受歷史原因和體制機制影響,我國目前尚未形成統(tǒng)一開放和強大石油現貨市場交易體系。當然,這并不表示期貨交易必須要以實物交割。相反,實物交割往往限制金融參與者的參與,不利于形成期貨交易市場的流動性。
對照以上條件,相信經過近五年的準備,我國的物質條件已經具備。但是我國的軟肋在于制度方面。要建立全球原油市場對中國價格的信心,第一條,讓大家對我國的管制框架有信心,這既包括期貨現貨市場的監(jiān)管,對競爭行為的規(guī)制,還有爭端的解決機制。其中期貨市場的監(jiān)管問題可能會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zhàn)。第二個問題,是人民幣的兌換問題。這兩方面的問題,都超出了交易所的能力范圍。但是,也可以通過設計,比如將交易所放在自貿區(qū)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國際參與者的信心。現在媒體中反映的,可轉換成黃金的原油期貨合約,能否成功姑且不表,也是一個積極的方向。不過,即便外匯管制的擔心得到解決,讓海外市場接受人民幣定價,還面臨著一個如何讓使用價格的國外市場主體接受匯率風險的問題。在歐洲,由于大陸天然氣企業(yè)不愿意承擔英國的NBP氣價以英鎊計價的匯率風險,而讓荷蘭的TTF氣價后來居上。
至于市場主體的數量,這一點應無需擔心。我國市場容量大,市場主體必然多。特別是過去幾年來,我國獨立煉油廠發(fā)展迅猛,在國內創(chuàng)造了一個更加多樣化的國內市場主體。但是多元性方面需要努力。如果要使得中國價格得到國際的認可,需要吸引到國際上重要的原油市場主體,以他們的實際行動為中國價格的可信度背書。價格報告機構也不是一個問題。只要我國的交易價格出現,沒有國際大的價格報告機構會忽視。
價格是否能夠成為基準,關鍵在行業(yè)的認可和采用。我國的成品油定價可以最先采用中國價格,實現破冰。這樣,其一定也會成為外界和我國原油買家開展交易時候的重要參考。從而進一步發(fā)揮期貨市場的風險管理功能,增加市場流動性。隨著我國原油進口量大增,我國在全球原油貿易的地位也日益重要,以及人民幣在貿易結算中的上升地位,以人民幣計劃的原油期貨合約很可能獲得成功。
盡管原油中國價格比其他任何時候都接近成為現實,但是我們應該仍舊需要冷靜。此前,新加坡和東京建立亞洲原油衍生品合約的努力都失敗。可以預見,形成原油中國價格基準也會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zhàn),還需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