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近日印發《石油發展“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規劃》提出,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推動原油期貨市場建設,增強我國在國際貿易和全球能源治理中的話語權。
《規劃》稱,“十二五”期間,我國石油儲量快速增長,產量穩中有升,消費持續穩定增長,綜合保障能力顯著提升,體制機制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截至2015年年底,連續9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超過10億噸。2000年起,國內石油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2 億噸以上。“十二五”期間,我國石油表觀消費量年均增速4.8%,石油凈進口年均增速7%。原油進口權逐步放開,期貨市場建設加快推進,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進一步完善。
《規劃》指出,石油作為重要的化石能源之一,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其需求一定時期內仍將穩定增長。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全球能源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國內外石油供需總體寬松,國際油價劇烈波動且低位徘徊。國內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成為長期戰略。全面深化體制改革和“一帶一路”建設,為行業發展和國際合作拓展了新的空間。我國石油工業發展面臨挑戰的同時迎來重要戰略機遇期。
《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期間石油發展目標,年均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0億噸左右,2020年國內石油產量2億噸以上。
為此,《規劃》提出,加強勘探開發保障國內資源供給,實現國內石油產量基本穩定;推進原油、成品油管網建設,原油管道重在優化和提升陸上、海上原油進口能力,成品油管道重在解決區域油品不平衡問題和提高管輸比例;加快石油儲備能力建設,推進國家石油儲備二期、三期項目建設,積極利用符合規定的企業庫容代儲國家儲備原油,盡快出臺《國家石油儲備條例》,建立企業義務儲備,推動建立完善政府儲備、企業義務儲備和企業生產經營庫存有機結合、互為補充的儲備體系。
在保障措施方面,《規劃》提出,加快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清理和修改不適合新形勢和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進一步完善油氣資源稅費在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分配方式和比例,推動建立獨立第三方行業研究機構,加快完善油氣統計體系,研究推動油氣大數據平臺建設。全面深化油氣體制改革,完善石油進口管理體制,調整成品油出口管理方式,發揮價格機制對優化能源結構、節約能源資源和促進環境保護的引導作用,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
《規劃》還提出,更好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依托“一帶一路”建設,加強統籌規劃,維護國家石油供應安全。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推動原油期貨市場建設,深化國際能源雙邊和多邊合作,加強與國際能源署、能源憲章等國際組織的合作,增強我國在國際貿易和全球能源治理中的話語權。返回中國金融信息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