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7日 02:52 來源:中國鉆井網
[內容速覽]北海油于60 年代初期被發(fā)現(xiàn), 1971 年首次開采石油,1975年起開始通過管道在英國的提茲塞德輸送上岸,但在80年代油價上漲提高了開采的經濟可行性之前,該油田一直沒有被大規(guī)模集中開采。
北海油于60 年代初期被發(fā)現(xiàn), 1971 年首次開采石油,1975年起開始通過管道在英國的提茲塞德輸送上岸,但在80年代油價上漲提高了開采的經濟可行性之前,該油田一直沒有被大規(guī)模集中開采。因為,北海油田不易接近和其他種種近海的危險條件要求復雜和昂貴的生產方法。
北海油田石油儲備占歐洲總石油儲備的大多數(shù),是全世界最大的非歐佩克生產地區(qū)之一。其多數(shù)儲備位于屬于英國和挪威的領海之下,另有一部分油田屬于丹麥、荷蘭和德國。
大多數(shù)主要的石油公司都已經在北海投資。1999年,北海油田的產量問及峰值,達到600萬桶 (950,000 m³)/天。2001年,天然氣產量接近1萬億(10 trillion)立方英尺(280,000,000 m³)并在繼續(xù)增加。
布倫特原油(北海最早期生產的原油品種之一) 今天仍然被作為石油定價的參考標準。
去年,北海石油產量去年下跌百分之十(230,000 桶) ,預計在 2020 年以前產量將較其最高產量下跌1/3。北海油田產量的下降幅度是世界上石油生產國中最大的,這將導致英國第一次成為天然氣凈進口國。
英國擁有可觀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是歐洲主要的油氣生產國,同時也是歐洲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之一。
背景
英國是世界主要的政治、經濟大國,同時也是美國親密盟友。70年代加入歐盟,但并未加入歐元貨幣聯(lián)盟。與歐盟其他國家不同,英國經濟是私有制,它比其他任何歐盟國家更早地實現(xiàn)了私有化(尤其是電子行業(yè))。
英國是目前歐盟最大的原油生產國,同時也是天然氣的最大生產國和大輸出國。大部分油氣資源分布在蘇格蘭海岸,因為英國大的能源公司均為私有制企業(yè),其油氣減產的后果可能導致這些公司參與到國際合作中去,從而對整個英國經濟造成影響。
能源產業(yè)的衰退已(也將繼續(xù))對蘇格蘭的經濟和就業(yè)情況造成負面影響。99年7月,蘇格蘭召集了300年來首次議會。蘇格蘭政府擁有對自己民眾的征稅權、教育、醫(yī)療保健、交通和農業(yè)的執(zhí)法權。這對英國的經濟和產業(yè)結構不構成影響,對北海能源產業(yè)也沒有影響。
北海油氣
北海油氣最早開發(fā)于20世紀60年代,沒有馬上形成非OPEC主要產油區(qū)。80年代-90年代才得到大規(guī)模開發(fā)。盡管此區(qū)域的開發(fā)費用較高,但其所產原油油質好,政府政策穩(wěn)定,又擁有歐洲消費市場,所以在世界油氣市場上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許多原油價格均受北海布倫特油價的影響。布倫特油是產自北海原油的混合油,因其在紐約IPE市場交易,國際原油市場的波動可以得到反映,所以,根據布倫特油價制定的原油價格是最能反映市場動態(tài)的。北海油田被認為是 "成年"油田,沒有大的油田發(fā)現(xiàn),僅其邊疆區(qū)域還存在發(fā)現(xiàn)大油田的可能。作為北海油田的兩個主要開發(fā)國之一,英國正在嘗試與挪威政府共同進行能源產業(yè)結構重組以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英國擁有50億桶已探明原油儲量,幾乎全部分布在北海區(qū)域。主要產區(qū)是北海中部的蘇格蘭東部盆地。北海北部儲量也十分可觀,另有小儲油點分布在北大西洋海域,SHEFLAND島西部。現(xiàn)有100多個油氣開采點在運作。幾百個油氣公司活躍在這一地區(qū)。1999年,英國創(chuàng)下原油日產量的最高記錄-295萬桶。北海布倫特油級別從API30°- 40°,大部分優(yōu)質原油輸出,進口低價次等油(主要來自中東地區(qū))進行煉化。
預計未來幾年中英國能源產量將因資源消耗而下降,英國油氣產業(yè)監(jiān)督會98年成立,由政府和100%私有化油氣公司代表組成。該監(jiān)督會致力于研究石油產業(yè)的前景。其后成立的"PILOT"則對該組織的任務執(zhí)行情況及未來發(fā)展進行監(jiān)督。政府和企業(yè)將聯(lián)手力圖避免石油產業(yè)的劇烈滑坡現(xiàn)象出現(xiàn)。其措施之一就是將發(fā)展重點從少數(shù)的大項目轉移到小的項目上來。在建的大開發(fā)項目有:TOTALFINAELF的ELGIN/FRANKLIN平臺建設。這可能是北海油田最后一個大平臺。該平臺價值23億美元,將在北海油田中部工作22年,生產7億桶原油或等值天然氣(各約占50%左右)。預計將于2001年投產,但工程進度有所滯后。
產業(yè)重組從1998年BP和AMOCO的合并開始。合并后的BP AMOCO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99年4月又宣布將兼并ARCO,該消息9月得到歐盟證實。美聯(lián)邦貿委會亦隨之要求其賣出在阿拉斯加的產業(yè),合并后的公司將在北海、北美和亞洲均有油田,產出占英國油氣總量40%的石油天然氣。
英國的石油公司在98年的石油價格暴跌中受創(chuàng)頗深,五大石油公司-ENTERPRISE,LASMO,PREMIER,BRITISH-BORNEO 和CAIRN至今仍對進一步開發(fā)投資持猶疑態(tài)度。99年春,英最大的石油公司ENTERPRISE對LASMO的收購宣布失敗,LASMO的海外產業(yè)現(xiàn)已賣出不少。
"WHITE ZONE"是位于北大西洋SHTLAND島和FAROE島之間的一個有較大潛力的油區(qū)。英國與FAROE島政府之間關于地域所有權的爭執(zhí)在99年夏得到解決。(FAROE島是丹麥的一個自治區(qū))。
天然氣
英國北海約有26.7 TCF的天然氣儲量。大部分氣田分布在英吉利海岸,毗鄰荷蘭北海地區(qū)。主要氣田有:BP AMOCO公司5.7 TCF儲量的LEMAN氣田、CHEVRON和CONOCO 3 TCF的BRITTANIA氣田、SHELL 1.7 TCF的INDFATIGABLE和0.8 TCF的CLIPPER 氣田。
英國的天然氣產業(yè)即將面臨挑戰(zhàn)。BRITISH GAS直至1996年仍是英國唯一的天然氣供應商。其后才有其他公司進入市場。英天然氣和電力管制機構-OFGEM宣布計劃在2001年全面放開天然氣價格,屆時將會有相應的最終方案出臺。英國天然氣產業(yè)的私有化提高了天然氣產量,同時也降低了其價格,也改變了英國一直依賴煤炭作為發(fā)電能源的歷史。 1988年天然氣消耗占能源消費的1%,而該數(shù)字到2010年預計將上升至50%,英國提前達到了歐盟的私有化要求。
1998年英國陸上天然氣管道開通,中轉站設置有:BACTON,ENGLAND,和ZEEBRUGE,BELFIUM。這是首條連通英國和歐洲大陸的天然氣管道。逆向管道則由BRITISH(50%),BP(10%),CONOCO(10%),ELF(10%),GAZPROM(10%), AMERADA HESS(5%),DISTRIGAZ(5%),NATIONAL POWER(5%)和RUHRGAZ(5%)共同投資建成,旨在使歐洲可以用上價格低廉的英國天然氣。98年底英國出現(xiàn)天然氣需求高峰,該管道則主要用于從歐洲向英國輸氣。目前,英國-比利時段已修復。
1999年11月,一條新的連通愛爾蘭和蘇格蘭的管道建造計劃通過了審批。2000年4月,又有經威爾士貫通愛爾蘭和英格蘭的輸氣管修建計劃宣布。目前僅有一條管道連接英國和愛爾蘭天然氣產區(qū)。如果沒有這些輸氣管道,英國的天然氣出口與挪威相比將相去甚遠。
國家概況
人口(1999):5,910萬
地理位置/面積:歐洲西部/244,820平方公里
首都:倫敦
語言:英語
民族組成:英格蘭人(81.5%),蘇格蘭人(9.6%),愛爾蘭人(2.4%),威爾士人(1.9%),厄爾斯特人(1.8%),西 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巴基斯坦人和其他民族占2.8%。
宗教:英國國教2700萬,羅馬天主教900萬,穆斯林教100萬,長老教80萬,衛(wèi)理公會教76萬,錫克教40萬,印度教35萬,猶太教30萬。
國防(98/8):陸軍:113,900人;海軍44,500人;空軍52,540人
經濟概況
貨幣:英鎊
匯率(2000年5月22日):1美元=0.67英鎊
國民生產總值(1999):5918億美元
GDP實際增長率(1999):1.8%;(2000): 2.9%
通貨膨脹率(消費價格1999):1.6%;(2000):2.9%
失業(yè)率(1999):4.3%;(2000): 4.2%
出口額(1998):1108億美元
進口額(1998):1286億美元
主要貿易伙伴:美國,德國,法國,荷蘭
主要出口商品:食品,飲料,煙草;初級產品,燃油,化學制品,機械設備,運輸設備
主要進口商品:食品,飲料,煙草;初級產品,燃油,化學制品,機械設備,運輸設備
能源概況
已探明原油儲量(2000/1/1):52億桶
石油產量(1999):日產295萬桶,其中268萬桶為原油
石油消耗(1999):每天171萬桶
煉油能力(2000/1/1):英格蘭每天120萬桶;蘇格蘭每天219,000桶;威爾士每天108,000桶
石油凈出口(1999);每天124萬桶
天然氣儲量(2000/1/1):26.7 TCF
天然氣產量(1998):3.17 TCF
天然氣消耗量(1998):3.09 TCF
天然氣凈出口量(1998): 0.07 TCF
主要交易系統(tǒng):BRENT,NINIAN,FORTIES,FLOTTA,FULMAR
主要油田:E.BRAE,BRENT,FORTIES,MAGNUS,MILLER,SCOTT
油氣公司:AMERADA HESS,BP AMOCO,BHP, CHEVRON, EXXONMOBIL,KERR-MCGEE,PHILLIPS,RANGER OIL,SHELL,TEXACO
可再生煤炭儲量(1996):16.5億短噸
煤炭產量(1998):4550萬短噸
煤炭消耗量(1998):6310萬短噸
總發(fā)電能力(1998):697億瓦特
總發(fā)電量(1998):343.1BKWH(十億千瓦時)
電力消耗量(1998):331.5BKWH
環(huán)境概況
能源總消耗(1998):9.8 QUADRILLION BTU(占全球總消耗的2.6%)
能源相關碳排放量(1998):14740萬公噸(占世界總碳排放量的2.4%)
人均能源消耗(1998):165.3 MBTU
人均碳排放量(1998):2.5公噸
能源分配比例(1997):工業(yè)(37.0%),民用(24.9%),交通(26.3%),商業(yè)(11.8%)
碳排放量比例(1997):工業(yè)(33.9%),交通(31.4%),民用(23.8%),商業(yè)(10.9%)
能源組成比例(1998):石油(37.0%),天然氣(33.6%),煤炭(14.4%)
可再生能源消耗(1997):116 TBTU(比1996年增長25%)
(1997)平均每2.4人擁有一臺機動車輛
氣候變異協(xié)約地位: 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協(xié)約國,京都協(xié)議簽字國(1998年4月29日),同意在2008-2012年間將溫室效應廢氣降至比1990年低8%的水平。
主要環(huán)境問題:發(fā)電廠氧化硫排放造成的空氣污染;通過下水道排放的農業(yè)廢水和煤炭業(yè)廢水造成河流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