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欣鑫咨詢 時間:2007/8/1 17:45:44 字體:
大 中 小
在談油氣生成之前,還得先說清楚什么是石油和天然氣這個問題。
對石油這個名字,大家不會太陌生了,但究竟什么是石油?回答恐怕就不那么確切了。對這個問題,這里不妨用一句話來表達,那就是:“石油是地下巖石中生成的、液態的、以碳氫化合物為主要成份的可燃性礦產”。
這里還要特別提到的就是天然氣,天然氣作為石油的伴侶,它也是以碳氫化合物為
主要成分,而是以氣體狀態從地下巖石中來到地面的。從廣義上來說,天然氣除了以碳氫化合物組成的可燃氣體外,凡經地下產出的任何氣體都可稱為天然氣。如二氧化碳氣、硫化氫氣等。不過,通常所說的天然氣都是指的可燃性氣體。從地下采出來的石油,沒有經過加工提煉成各種產品以前通稱為原油。原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氫、氧、氮、硫,其中碳和氫所占的比例最高,含碳84~87%,含氫12~14%,剩下的1~2%為氧、氮、硫、磷、釩等元素。這些元素的大多數都是以化合物的形態出現。我們可以把石油中名目繁多的化合物分成兩大類,一類是由碳、氫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即通常稱為烴類的化合物,如鏈烷烴、環烷烴、芳香烴,這是原油的主要成份。另一類是含氧、氮、硫的非烴化合物,如含氧的酚、醛、酮;含氮的葉琳;含硫的硫醇、噻吩等。
原油的物理性質最直觀的就是豐富多彩的顏色,由淺到深有白色、淡黃色、褐色、黑綠色以至黑色。我們常見到的石油一般都是黑色的。顏色的深淺和其中含有的非烴類物質的多少有關,含量高的顏色就深。此外,用儀器測得的原油物理性質還有密度、粘度、凝固溫度以及在熒光燈下發出顏色各異的熒光等。這些不同的物理性質都是與它的化學成分和含量有關。例如,原油的凝固溫度就與蠟的含量有關,蠟含量高,凝固溫度也高,反之,凝固溫度就低。
我們了解原油的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目的是為了尋找它、改造它和利用它。
有的原油要通過人工的措施改造它的性質,如高粘度的原油不易流動,就要采取提高溫度的辦法,降低它的粘度,使它易于流動,達到多采油的目的。
原油的化學成份和物理性質更直接顯示出作為一種資源可供人們廣泛利用,如原油的“發熱量”就意味著它是重要的能源。眾多的化學成份就意味著是廣泛的工業原料。因此,對石油的開發和利用已成為人類文明社會的一種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