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欣鑫咨詢 時間:2013/1/7 9:17:34 字體:
大 中 小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華南進口商珠海龍華以54萬噸的總進口量居十大進口商首位,但是同比2011年下降19%。主要由于珠海龍華的主要操作市場為轉出口至東南亞國家,而其在2011年底購買了一個位于印尼的浮動倉庫,可以以更低的運費優勢出口至馬來西亞等壓力貨進口國。因此,這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其在中國市場的操作量。
排名第二位的華東進口商東華能源在2012年的操作量略有上漲,憑借著84萬方的最大液化氣罐容,在價格低位時候進行大量補給貨源操作,并在高位的時候控制節奏適當在國內出貨或者尋求機會轉出口是其一大操作的特色。尤其是2012年整體的“V”字型走勢情況下,在低點時進行補給操作、降低采購成本,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珠海新海以43萬噸的總進口量排名第三位,新海主要以合同貨采購為主,現貨采購量并不多,并且其有部分到貨量租放在另一家華南進口商的庫中,因此這一海關的進口總量可能略低于其實際操作量。
相對而言,2011年排名第二位的深圳華安在2012年的操作量則有明顯的減少,排名下降至第四位,主要是在第四季度的進口量明顯下降,今年7月中石油西氣東輸二線的天然氣管道鋪設至深圳,可能對其在工業需求領域的銷售形成了一定的影響。
東莞九豐在2012年的進口量居第五位,同比增加12%,正如上文所述,部分新海的貨源租放在九豐的庫中,所以其實際進口操作量可能會低于海關的統計量。其公司人士曾表示,2012年采購煉廠氣替代進口氣的量有明顯的增加。
居第六位的歐華能源,由于沒有穩定的長約貨源,因此其現貨采購相對較為活躍,同時,其在出口市場上也較為活躍,經常有一些現貨貨源出口至越南、馬來西亞等壓力貨進口國家。
廣西天盛憑借較為穩健的轉出口操作排名進口量第七位,該碼頭主要供應越南北部的進口商。
中國燃氣在2012年的總操作量大幅下降,2012年整體操作量僅17萬噸,排名第八。其中,在廣州華凱碼頭的進口量為9萬噸左右,和2011年相比減少超過50%,溫州華電碼頭進口5萬噸左右,廣西防城港和江蘇中油則相對較少。在廣州華凱碼頭的操作量驟減,一方面,華凱并沒有穩定的出口長約,基本以內銷為主,而2012年液化氣內銷并不十分理想;另一方面,2012年大多數時間,進口氣和煉廠氣比并沒有價格優勢,華凱采購煉廠氣來部分替代進口氣,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此外,兩家華東的化工生產企業,賽科和巴斯夫也通過穩定的進口長約貨源來進行石化生產加工,基本上沒有現貨的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