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液化氣統銷進入倒計時,各方人士對統銷關注度上升至新的高度。究竟統銷后,會對液化氣的格局,定價模式,資源流向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呢?
1、液化氣銷售區域是否還會存在?
統銷后上海總部的人員仍會保持現有的大區模式銷售。據了解,中石化將整個液化氣市場劃分成四大片區,分別是,華東、華北、華南、華中,基本吻合目前的市場區域。由于中石化在上述四大片區中的煉廠的產能和供應量不同,而各區域的下游消費能力也不一,因此延續以往的區域銷售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2、液化氣銷售模式轉變?定價模式調整?
統銷后,液化氣的定價權無疑從“地方上升到中央”,定價話語權的高度集中,可以使得市場價格的聯動性更加緊密。以往各個煉廠基本是各自為戰的策略,即各個廠根據自己的生產、庫存、銷售情況制定價格,制定銷售策略。在統銷后初期,仍將保持以煉廠定價的方式為主,逐步向統一報批定價過渡。一旦統銷進入成熟階段,將有各個駐廠辦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價格及銷售計劃,上報至總部,由總部統一審批。一旦這種銷售模式形成,那么整個液化氣大的價格走勢中,中石化的話語權將得以加重,其對市場走勢的把握能力也將大大加強。
從定價時間上看,是否還會延續目前的出價時間呢?很多業者也對此非常關心。目前液化氣的出價基本是以,一家主力煉廠出價,隨即帶動周邊幾家煉廠出價的方式。統銷后,由于其各個大區有專人負責,大客戶基本上交至總部,所以定價時間和報批時間有望集中,出價時間上更加緊湊,廠家能更快的制定價格,開展銷售工作。
3、資源流動套利,是否還會繼續?
統銷后,由于定價權的集中,是否會導致區域間的價差拉近,使得資源無法流通套利呢?目前,液化氣價格一直是南高北低,西低東高;流通方式為西氣東輸,北氣南散的基本原則。那么統銷后,這種方式會有變化么?卓創認為,供需仍是價格遵循的主要規律,華南、華東人口多,消費量大,供應量相對較少,價格仍然延續較高位置。華北、華中煉廠較為集中,資源供應量較大,價格對比仍將低于南線市場。
理論上,區域間資源的流通套利仍將存在,中石化統銷總部可能將采用區域保護機制,控制區域資源的外流,即運輸商從煉廠接貨后,只能在規定的范圍內進行運輸,一旦超過范圍,將取消其采購的資格。一旦此說法屬實,將對液化氣運輸套利行業造成較大的影響,降低了市場自我調節的能力。
4、液化氣統銷意義何在?對后市有何影響?
中石化液化氣統銷究竟有何意義呢?又是出于何種目的來組建統銷的呢?由于液化氣作為煉油過程中的副產品,產量較大,存儲成本和危險性較高,但是其本身附加價值又較高。在深加工遍地開花的局面下,中石化大廠的原料氣一度成為香餑餑,為中石化的利潤貢獻了不少的力量。統銷之所以會形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石化在液化氣上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由于液化氣特殊的儲存方式,使得液化氣的價格波動頻繁,統銷模式的成立,一定程度上使得液化氣的價格更加堅挺,增加了抗跌能力,這是符合利潤最大化的基本初衷的。
中石化統銷成立后,液化氣市場將維持,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地方煉廠的博弈局面。中石化的市場話語權無疑大幅上升,其對價格的控制權的爭斗或將白熱化。地方煉廠前有統銷、消費稅多重障礙,倘若抱團成堆也將形成一股不能輕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