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 3月25日訊 2009年,當紐約商品交易所電子屏幕上跳躍的原油價格持續走低時,遠隔千山萬水的中國準噶爾、塔里木等油氣產區紛紛開始限制原油產量,僅這一點,就下拉新疆當年工業增速5個百分點——在地球變成“村落”的今天,世界就是如此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2010年,作為新疆經濟發展的支柱,油氣產業是否會改變去年的頹勢,止跌回漲呢?
去年年初,國際原油價格跌至33美元的“冰點”,上半年始終徘徊在50美元以下的低位區間,業界彌漫著“石油價格將重現上世紀90年代低迷10年”的悲觀觀點。受此影響,中國石油控制國內原油產量,這一政策使其在新疆的克拉瑪依、塔里木和吐哈三大油田2009年原油年產量共萎縮了264萬噸,新疆原油總產量從2008年的2722萬噸跌至2518萬噸。
由央企控制的石油石化業占新疆工業的比重多年保持在60%以上,對新疆區域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2010年是新疆發展和穩定的關鍵一年,油氣工業的表現因而備受關注。
3月22日,紐約商品交易所4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收于每桶81.25美元,倫敦市場5月份交貨的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收于每桶80.54美元。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一直維持在70美元以上的水平。業界對今年油價走勢的普遍看法是:隨著全球經濟復蘇和燃料需求回升,國際油價將在震蕩中呈現溫和升值態勢。
復旦大學能源與戰略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吳力波指出,盡管世界經濟復蘇仍存在不確定性,但總體看是在逐漸回暖,特別是新興經濟體經濟走勢明顯加快,能源需求上漲不可避免,油價將不斷走高。
這一預判為新疆油氣工業注入了“強心針”,油價高位運行可能使新疆今年遠離中國石油的“計劃性減產”政策。
另一個新疆油氣工業發展的“積極因素”是國內日趨加劇的油氣供需矛盾。國家能源局此前公布,2009年全國原油產量為1.89億噸,比上年下降0.4%,而進口原油量則為1.99億噸,增長13.6%,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首次超過50%的警戒線,達到51.3%。
今冬國內出現的“氣荒”“油荒”是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的現實印證。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國渡過危機期、確保經濟穩定增長的關鍵一年,這些都需要足夠的自產能源作為保障。
作為全國油氣資源的重要產區,新疆2009年油氣產量當量為4672萬噸,加上中哈原油管道外輸的773萬噸原油,由新疆生產或傳輸的油氣總量達到5445萬噸,占全國能源供應總量的1/4左右。在大慶油田、勝利油田等東部老油區原油產量持續下滑的背景下,未來新疆在全國能源供應格局中將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新疆四大油氣產區提交的勘探“答卷”也決定了新疆具備承擔能源后備供應的重任。據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介紹,2009年,塔里木油田發現油氣三級儲量達4.97億噸,創下歷史新高,連續4年新增油氣三級儲量超過4億噸,迎來儲量增長高峰期。其中,哈拉哈塘地區新發現的億噸級石油儲量區塊是近10年來最大的整裝規模性發現,庫車天然氣區塊和克拉蘇大氣田勘探獲得重大發現,為西氣東輸奠定了更加雄厚的資源基礎。
目前,塔里木油田天然氣產量已占全國總產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成為我國天然氣供應的有力支撐點。開發僅20年的塔里木油田也成為有望接替大慶油田的“潛力”油田。
據悉,與塔里木油田同處塔里木盆地的中國石化塔河油田2009年探明原油和天然氣儲量也達到1.24億噸和82.41億立方米,油氣生產前景較為樂觀。
自治區高層在此前召開的2010年新疆經濟工作會議上傳遞出發展油氣工業的信心。自治區發改委已確定2010年新疆的油氣工業的目標為:油氣開采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14億元,原油產量增至2771萬噸,天然氣產量力爭達到295億立方米,新疆生產總值增速超過2009年,達到9%。
此間也有另一種觀點認為,今年新疆油氣工業的發展仍然面臨一定的變數。首先,介于今年世界經濟復蘇前景和就業形勢仍不明朗,國際油價上漲動力不足,仍有可能維持低位運行的態勢,因此不論地方政府發展的愿望多么迫切,油價依然是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兩大能源“巨頭”考慮的重要因素。這意味著,如果國際油價下半年再現“疲軟”狀態,新疆油氣工業仍面臨著下滑的可能。
其次,勘探是油氣工業發展的前提和保障,雖然塔里木盆地目前“年輕、生機勃勃”,但新疆另外兩個油氣產區--開發已超過50年的克拉瑪依油田和吐哈油田在勘探上卻顯“老邁”,鮮有亮點。2009年,克拉瑪依油田新增石油探明儲量僅7701.47萬噸。隨著開發程度的深入,兩大油田未來增產穩產的壓力將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