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目前氣荒正襲向全國各地:安徽六安市的日天然氣需求量大約在7萬方左右,但每天只能供應3萬方。在河南省鄭州市,每天的缺口達到35萬方左右。北京也同樣面臨著氣荒。據統計,09年前11個月,我國天然氣產量、消費量分別比上年增長8%和11%。受國際原油價格連續攀升的影響,各大煉廠生產成本增加,國內煉廠紛紛提高液化氣出廠價格。受冬季國內多個地區天氣驟降的因素影響,造成我國天然氣相比往年更加供不應求。海關總署數據顯示,09年11月進口LNG由10月的43.39萬噸反彈至58.84萬噸,同比大增118.1%,9月LNG進口創出78.85萬噸的歷史高位。
機制改革已迫在眉睫。據悉國家發改委正在研究新的天然氣定價機制方案。該方案的初步思路是“一省一個綜合門站上限價”,由各省“存量氣”氣價和“增量氣”氣價計算得出。國內天然氣新價格機制雛形初現。
分析顯示,新機制不僅解決目前一省多價的問題,進口天然氣和國產天然氣價格矛盾問題也迎刃而解,同時還將天然氣與石油掛鉤,促進了天然氣合理利用,而且這種機制目前不會對居民用氣造成很大影響。按照國家發改委新的價格改革思路,天然氣價格水平總體呈上升趨勢。
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表示,今后幾年天然氣產量仍有望保持8%到9%的增速,但與日益增長的需求相比,確實有比較大的缺口。009年我國能源供求經歷了從低迷到回穩的過程。預料2010年宏觀經濟走勢將繼續保持目前的回穩勢頭,進一步帶動全社會能源生產消費的穩步增長,能源行業效益將會在2009年有所好轉的基礎上繼續向好。
目前國內天然氣價格存在突出矛盾
一是國產氣價格與可替代能源價格相比偏低,各地紛紛進行煤改氣、油改氣,爭著上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加工項目,導致部分地區天然氣供求矛盾較突出。
二是隨著進口氣量的增加,進口高氣價與國產低氣價的矛盾日益顯現,即使價格較低的中亞進口氣價格也比現行西氣東輸一線門站價高出一倍左右。
三是價格體系不盡合理,部分氣田還存在價格“雙軌制”現象,對用戶按類別分別定價,不能體現公平的原則等。
四是為適應管道快速發展形成多氣源、多路徑網絡供氣的形勢要求,天然氣價格機制急需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