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2月3日訊 受東莞九豐化工公司二甲醚(DME)事件影響,珠三角大部分城市的相關質監部門增大當地液化氣加氣站摻二甲醚的抽查力度。昨日(2月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多家二甲醚生產企業了解到,此事件直接影響到二甲醚在華南的銷售量急劇下滑,二甲醚企業已大面積減廠,部分企業出現停產。
據二甲醚生產企業人士稱,由于二甲醚99%的用途是摻入液化氣中,用于民用,但是,國家一直沒有出臺摻混比例的國家標準,如果嚴力查處的話,會給生產企業帶來影響。
不過,據每經記者了解到,二甲醚協會已向國家發改委上報了國家標準;而中國城市燃氣協會也表示,相關標準的制訂正在立項中。
珠三角嚴查摻混
自從1月25日媒體報道九豐化工二甲醚摻混入液化氣后,廣州市、東莞市質監局大范圍抽查當地加氣站,隨著關注媒體的增加,范圍逐漸過大至整個珠三角地區,惠州、潮州等地均被輻射到。
息旺能源的二甲醚行業分析師稱,受此影響,當地和周邊的二甲醚企業成交均十分慘淡。由于處罰嚴厲,上周華南地區二甲醚銷售極其慘淡,從1月28日開始,有些二甲醚企業幾乎沒有成交。
“據我們了解,目前廣東的兩家DME企業二甲醚裝置基本全關停了,包括九豐化工和九泰能源兩家。”上述分析師說道。
卓創資訊分析師張慶說,目前,二甲醚生產企業開工率只有20%~30%,企業庫存面臨壓力,加之春節臨近,不乏大面積關停的可能。
DME大面積減產
二甲醚是一種無色氣體或壓縮液體,可替代煤氣、LPG作民用燃料,但對塑料物質有較強的腐蝕性,主要應用在化工試劑和新能源汽車上,在上海、廣州等地比較普及。據息旺能源的統計,2009年我國二甲醚的產量有160萬噸,其中珠三角地區的需求量就占到30萬噸。
永煤集團濮陽龍宇化工公司有關人士介紹,在我國,二甲醚99%的用途是摻入液化氣中,用于民用,且大部分都賣給了城市燃氣公司加氣站。
據記者了解, 天茂集團、瀘天化、 蘭花科創、 威遠生化、 天富熱電、赤天化等上市公司均有二甲醚生產線,目前的形勢也影響他們的開工率。天茂集團證券事務部工作人員說,公司現有50萬噸的二甲醚生產能力,一半是供工業用戶,一半是民用,現在無法滿負荷生產。
摻混大幅降低成本
為什么加氣站要將二甲醚摻混液化氣呢?據業內人士透露,由于二甲醚價格相對穩定且便宜,而液化石油氣價格普遍昂貴,在商業利益驅使下,自然有貪圖小利的商家違規摻和。
目前,液化石油氣市場價國產的為6000多元/噸,進口的為6300多元/噸,而二甲醚的市場價格只有4300多元/噸,兩者差價高達2000元/噸。如一車氣體25噸計算,以液化氣與二甲醚比例8∶2混合,就有5噸的二甲醚,一車氣成本下降了近1萬元。假設加氣站每天售出100噸,其中二甲醚就占了20噸,成本就可以降低4萬元。
但是,二甲醚作為一種新型燃料,需要使用特殊的鋼瓶和灶具。二甲醚與液化石油氣的混合氣體會產生有毒廢棄物,過度吸入會使人頭昏、惡心、胸悶。因此,國家質檢總局出臺文件明確表示,向民用液化石油氣中摻入二甲醚后充入液化石油氣鋼瓶,嚴重違反《氣瓶安全監察規程》,且可能導致液化石油氣鋼瓶閥門漏氣和焊接氣瓶嚴重腐蝕,給氣瓶安全使用帶來很大危險。
對此,永煤集團濮陽龍宇化工公司有關人士稱,把二甲醚摻混液化氣中銷售是不太好,可是現在向民用氣鋼瓶加氣的公司都是這樣賣的,大家都這樣做。
亟須出臺國家標準
針對目前局面,廣東當地政協委員和相關協會呼吁,在國家標準出臺滯后的情況下,廣東應盡快制訂和出臺地方標準,以引導整個產業良性發展。
息旺能源的分析師透露,國家標準的出臺涉及多個部委,包括國家發改委、交通部、國家標準委等,各部門可能有各自的考慮,標準一直很難出臺。目前,只有成都出臺了當地的地方標準。
“國家也沒有說不認摻混,只是要求摻混后要用專用鋼瓶和專用設備來充裝。”天茂集團證券事務部工作人員說,”實際上,二甲醚協會去年已向發改委上報了國家標準的相關草案,現在還沒有出臺,因為目前市場上的生產企業主要是幾家民營企業。等中石油、神華集團等國家大企業的項目上馬后,國家標準應該就快要出臺了。”
據上述企業人士稱,二甲醚摻混液化氣最優比率在20%以內,而上述草案建議在20%~25%。
中國城市燃氣協會秘書長遲國敬也表示,由于一些專家意見不統一,標準最終沒有出臺。目前,標準的出臺還是立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