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報1月4日訊 在一片氣荒聲中,中國天然氣供應版圖正在發生變化---中石油計劃2010年投資過百億元,用于塔里木油田的勘探、開發。同時正在規劃研究西氣東輸三線、四線、五線管道方案。其中,三線以新疆為起點,一路東行至廣東韶關。伴隨著西氣東輸二線、三線對粵供氣,廣東21個地級市將全部用上天然氣。
去年12月25日至28日,記者在素有“死亡之海”之稱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奔走數千公里,溯源天然氣供應。
溯源塔里木天然氣供應
天然氣短缺的局面仍難改寫。
塔里木油田公司是我國最大產氣區和第四大油氣田,其天然氣目前占全國天然氣供應總量的23%,是"西氣東輸"一線的主力氣區,其中,以克拉2、迪拉氣田為主。
克拉2氣田有17口生產單井,位于新疆拜城縣,現已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2840億立方米,可采儲量2290億立方米,設計年產天然氣107億立方米。
“整個克拉2氣田的合理采氣處理能力為2600萬立方米/日,在我國中部和南方地區去年出現缺氣的壓力下,目前已達到3000萬立方米/日,占西氣東輸的79%左右。”塔里木油田克拉作業區副經理殷澤新向記者介紹。
西氣東輸一線管道的首站是輪南站,位于新疆輪臺縣以南37公里,主要任務是接收塔里木油田和中石化塔河油田的天然氣,并向“西氣東輸”管道輸送、計量、交接。
中石油同時把分布在塔里木區域內的塔中、牙哈、桑南、英買力、吉拉克等氣田匯集輪南站,向“西氣東輸”管道供氣。
“去年日輸氣量達5000萬立方米,比前年增長了10%,而正常情況下應為4500萬-4600萬立方米,這種超負荷已經有一個多月了。”塔里木油田公司銷售事業部副經理吳瑩說,一線管道的年設計輸氣能力為120億立方米,去年輪南站計劃輸氣159億立方米,12月18日已完成全年任務,如今已超過160億立方米,估計全年將達到165億立方米左右。
據悉,去年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原計劃產氣178億立方米,現已超過180億立方米。
但天然氣短缺的格局短時間仍難以改變。
至2008年我國的天然氣的消費總量達到803億立方米,而實際需求達到900億立方米,至2010年供需缺口在200億-300億立方米。
而我國另三大主力油氣田分別是西南油田去年產氣150億立方米、長慶油田去年產氣180億立方米,以及青海油田去年產氣50億立方米。雖然中亞天然氣經過二線管道已經進入我國,但西氣東輸二線管道的2010全年輸氣量計劃在50億-60億立方米。到2013年才能達到130億立方米,輸氣量到300億立方米每年還需要一段時間。
投資百億塔里木掘天然氣
塔里木油田開發同時在加速。
中石油塔里木油田黨工委書記宋文杰表示,中石油2010年將投資過百億元,用于塔里木油田的勘探、開發。
“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的塔里木盆地富含油氣,可探明油氣資源總量為160億噸,其中石油80億噸、天然氣10萬億立方米,是中國石油資源量大于150億噸的四個盆地之一。”宋文杰說。
塔中I號氣田是重點投入區之一。
該氣田位于號稱"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長200公里,寬達20公里,是我國最大的奧陶系礁灘體凝析氣田,目前已探明油氣儲量1.38億噸;發現下奧陶統巖溶不整合大型富油氣區帶,探明儲量天然氣1417億方,石油4867萬噸,油氣當量1.6億噸。
凝析氣藏是一種特殊和復雜的氣藏,其開發難度大、技術含量高。對此,中石油在塔中I號帶先期進行試驗區產能建設,工程將于2010年8月投產,屆時將達到100萬噸油氣當量規模,塔中I號氣田的大規模開發也將全面展開。
至此,塔里木油田形成了輪南、東河、塔中、哈得四個油田群,明確了庫車-塔北、塔中北坡、塔西南三個天然氣富集區和輪南-英買力富油區帶。
西氣東輸一線管道的年設計輸氣能力為120億立方米,新開發的天然氣必須借助其他管道。記者了解到中石油在規劃西氣東輸三線、四線、五線管道方案。
廣東21個地級市將用上天然氣
其中,西氣東輸三線以新疆為起點,沿途過8個省,一路東行至廣東韶關。
目前,西三線西段(新疆霍爾果斯到寧夏中衛)正在建設之中,預計2012年投產;西三線東段(寧夏中衛到廣東韶關)預計2014年底投產。不過,全線開工建設需經過發改委復核。
按照規劃,2014年西三線全線貫穿通氣。屆時將與西一線、西二線、陜京一二線、川氣東送線等主干管網聯網,一個橫貫東西、縱貫南北的天然氣基礎管網將形成。
與此同時,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其消費量迅速提高。2002-2006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平均增速11.33%.2006年消費總量更是達到556億立方米,較2005年消費量增加了215億立方米,增長率高達21.6%.
珠江三角洲作為消費潛力最大的地區,一組數據顯示了珠三角對天然氣的巨大需求。深圳市到2015年對天然氣的需求為67億-92億立方米,2020年對天然氣的需求為106億-138億立方米;廣州未來幾年民用天然氣需求量在70億立方米左右。
目前,澳大利亞的供氣商按照25年的長期合同,每年向廣東供應370萬噸液化天然氣。目前,深圳每年獲得約170萬噸液化天然氣(約22.5億立方米天然氣),其中148萬噸供電廠發電,其余27萬噸為民用。按深圳大鵬灣二期建成后達產量來計,廣州、東莞、佛山、香港等地分享剩余的約200萬噸液化天然氣(約26.5億立方米天然氣)。
伴隨著西氣東輸二線、三線對粵供氣,廣東亦拉開了天然氣城市主干管網的建設。
全省一張網總投資458億元覆蓋21地級市。12年內,一條長達3200公里的能源大動脈---天然氣主管管網將自北而南、自東至西、橫跨四個區域,貫通廣東21個地級市。作為珠三角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規劃重要組成部分,它將為未來幾十年廣東尤其是珠三角地區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