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被人們認識的時間尚短,無論是基礎資源儲量還是資源遠景,天然氣相較石油都要優越上許多。石油累計發現儲量為1.4萬億桶,但已經累計生產了1.1萬億桶。而天然氣的累計發現儲量為250萬億立方米,累計開采量為77萬億立方米。
面對這個正處于上升階段的明日能源帝國,石油霸主中石油正憑借一體化通吃的產業布局,意圖再度加冕。但要實現這個目標,他還必須一步一步戰勝分散在下游市場的燃氣諸侯們。
事實上,相較于穩定的原油業務板塊,天然氣業務板塊近年來的高速增長已經成為中石油新的業績亮點。2008年,天然氣與管道板塊實現經營利潤160.6億元,同比增長28.5%。有理由相信,這一板塊2009年的數字只會更亮眼。
但在下游市場尚未充分打開之前,中石油過去更多的是立足上游生產領域,城市燃氣市場則任由地方國資、外資、民資和港資跑馬圈地。
特別是在2003年經營體制改革以后,燃氣分銷領域的競爭格局逐漸由地方壟斷轉向跨區域的市場競爭。一些二三線城市甚至允許非國有資本全資經營城市燃氣企業,部分一線城市也開始允許非國有資本參股經營。
經過前幾年的激烈競爭后,目前新奧燃氣(2688.HK)、中國燃氣(0384.HK)、港華燃氣(1083.HK)和深圳燃氣(601139.SH)等一批公司都成長為全國性的燃氣公司。
但就在下游市場城頭變幻大王旗之時,隨著近年來西氣東輸一線、二線及其支線、聯絡線的建設完善,中石油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搭建起一張遍布全國的天然氣管網。
手握氣源和管網,中石油才開始有條不紊的整合下游終端網絡。按照中石油的計劃,之前分散經營的燃氣業務將被統一整合到昆侖燃氣這個品牌下面,實現統一經營、統一管理。
2009年5月,中石油旗下昆侖燃氣以10.93億元現金收購了包括中石油天然氣管道燃氣投資有限公司100%股權、永清華油燃氣有限公司63.11%股權、涿州華油燃氣有限公司89.99%股權、常德華油燃氣有限公司51%股權等在內的一批燃氣資產。
在2009年的最后一個月里,中石油再度出手,陸續在北京產權交易所、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連續掛出大慶油田中慶燃氣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四川樂華燃氣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家下屬燃氣公司價值20億元左右的分散股權。2009年的倒數第二天,昆侖燃氣以10.88億元人民幣為代價,先將中慶燃氣100%股權納入旗下。
背靠香港資本市場,中石油已經不需要動用集團自身資金。為了完成這些計劃中的收購,中石油香港按照每股8.27港元的發行價格配售了4.5億股股份,募集了約37 億港元的資金。
中石油從上游和中游向下俯沖,頓時讓燃氣諸侯們感受到巨大的壓力。受制于不對稱的實力對比,新疆廣匯、新奧集團等公司紛紛被迫開始向服務業等方向轉型。
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這些燃氣公司與中石油的分量先天就不對等,而未來與中石油等油氣巨頭談判供氣指標的能力將成為他們競爭力的最重要指標之一。
也許討論中石油是否會加冕只是個偽命題。有民營燃氣公司的大佬隱晦地指出,也許只有中石油自己才能阻止自己前進,但這希望甚微。
其實,對民眾而言,中石油是否再度加冕其實并不重要,一個合適的氣價和穩定的供應就足以讓他們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