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抖音免费下载/日本少妇xxxrp乱/99爱在线/精品麻豆

熱線電話:13824409190
本欄目信息最新

氣荒引爆質疑潮中石油喊冤 發改委為中石油正名

來源:欣鑫咨詢  時間:2009/11/24 11:57:17  字體:    

南方日報11月24日訊 11月中旬,隨著全國大范圍的低溫雨雪天氣,令本已緊張的國內天然氣供應雪上加霜。據息旺能源提供的數據,南京的用氣缺口達40萬立方米,占計劃用氣的40%。

幾乎與這場暴雪同時來臨的,還有天然氣即將大幅度提價的傳聞。不少專家措辭激烈地表示,所謂的“氣荒”,只是人為制造,其真正動機是迫使天然氣提價。這場爭議在昨天驚動了國家發改委。

發改委為中石油正名

昨日下午,一則消息出現在國家發改委官方網站上,消息強調“加強運行調節全力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

針對外界對中石油、中石化保障天然氣供應“出工不出力”的批評,消息中也給出了回應:“天然氣生產企業在安全生產的前提下,保持高負荷生產,千方百計挖掘潛力,合理安排檢修,科學調用儲氣資源,積極組織進口,努力增加天然氣資源供應。11月1日—20日,中石油日均供氣1.8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2%。”

中石油在中國天然氣市場的供應份額約占全國總供應量的70%,面對外界的質疑,中石油覺得“很冤枉”。

記者昨日從中石油內部獲悉,進入11月以來,由于全國大范圍低溫雨雪天氣,造成華北地區、兩湖地區、西北地區和華東地區用氣量增長迅速,導致天然氣供需矛盾突出。其中,華北地區11月1日—16日日均銷售天然氣量是4161萬立方,日均超計劃768萬立方,較去年同期增56%,是今年夏季的2.6倍。其中北京市的冬季供暖提前近半個月,日均用氣較去年同期增57%,是今年夏季的3.3倍,目前用氣量已達到夏季的5.3倍。

值得關注的是,越來越密集和猛烈的批評聲,讓中石油感覺到壓力。在其官方新聞網站上,特辟一個專欄,介紹中石油如何全力保供,助各地御寒。“日供天然氣近兩億立方米,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天然氣價格仍然太低

既然油氣巨頭們這么賣力保障供應,為什么仍會出現如此罕見的“氣荒”?

中石油規劃總院油氣管道工程規劃研究所副所長楊建紅對記者表示,此次天然氣供給的巨大缺口,并非天然氣資源不足,也不是保障乏力,而是天然氣峰值供應能力跟不上。

“與法國、俄羅斯等國家相比,中國地層結構不穩定,尋找可以建設大型地下儲氣庫的理想地點非常不容易。建議城市可以嘗試控制高峰用氣量,讓工業、發電用戶參與高峰用氣調峰。冬季高峰期可按照城市居民—社會公服—工業用氣的順序分級調減氣量,優先確保城市居民用氣。”

在廈門大學中國能源中心主任林伯強教授看來,盡管有各種客觀原因存在,但是“氣荒”背后最大的問題是天然氣定價機制沒有理順。

林伯強認為,“政府對氣價的控制不僅影響了天然氣企業獲利,也助長了天然氣消費增長。”林伯強表示,由于天然氣價格過低且本身是清潔能源,帶動了天然氣下游需求的爆發式增長。據預測,到2010年,我國天然氣需求量缺口在200億立方米左右,2020年缺口將達到900億立方米。

楊建紅對此也持相同觀點。“政府目前對于天然氣的重視仍然不夠,天然氣的價格與價值嚴重偏離,價格杠桿沒有發揮調控供需平衡的作用。”

-分析

誰制造了氣荒?

與2005年臺風引發的“油荒”鬧劇一樣,自然氣候因素引發的“氣荒”,再度襲擊了南方多個城市人們的生活。天然氣進入家庭已有多年,大面積的“氣荒”早不發生晚不發生,為何偏偏在天然氣漲價的關口發生?導致“氣荒”的原因是什么?產能不足?還是壟斷造成的供給缺口?還是氣價改革?不管是哪個原因,業內資深人士透露,熱議多時的天然氣價格改革已進入進行時。

當年臺風引發的“油荒”直接促使了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出臺,如今寒冷天氣引發的“氣荒”再次將天然氣價格改革向前推進,這種由自然因素推進的漲價進程耐人尋味,也難怪引人質疑。

壟斷加劇氣荒現象?

與前幾年發生的“油荒”一樣,這次多城的天然氣緊缺再一次挑起了老生常談的壟斷話題。人們紛紛質疑:正是中石油、中石化對天然氣經營的壟斷導致了天然“氣荒”。質疑者從民眾直至國內媒體的老大央視。

央視《新聞1+1》以《天然氣荒,不天然》為題對石油巨頭進行質疑,認為這次“氣荒”是兩大石油公司人為制造,能源專家韓曉平在節目中直指,天氣原因不是“氣荒”的主要原因,“天然氣現在的問題主要是勘探開發和后繼的這些管道建設,地下儲氣庫這些方面投資不足是主要原因。”

央視《東方時空》緊接著直指“氣荒”問題是中石油、中石化在與公眾“躲貓貓”。公眾非常擔心,這一次的“氣荒”會不會是下一輪天然氣漲價的開始———會不會有人利用公眾利益作為砝碼,來形成“價格逼宮”的態勢。

說兩大石油集團人為制造的背景,就在于國內天然氣經營確實存在中石油、中石化兩家基本壟斷的局面。目前中石油在國內天然氣上占有7—8成份額,是名副其實的老大,剩下的基本上為中石化經營。

“這次的天然氣利益博弈,無論是權力極大的國家發改委還是各地民眾、企業都是輸家,贏家則是占據全國天然氣產量70%的中石油。”一位能源界專家分析,在天然氣的生產和供應上,發改委也是被牽著鼻子走,基本上都由它們說了算。“現在國內氣價較低,在天然氣經營商無法獲得暴利,所以生產以及投入積極性不強,不提價就停供或少供,這種做法在‘油荒’時代就已經很明顯。雖然中石油和中石化表示,它們都在全力生產,但產量及供應量對公眾來說都不透明。”

價改預期是主要“元兇”

除去壟斷,天然氣價格改革也是這次“氣荒”的“元兇”之一。

“預期天然氣價格要上漲,氣源供應方當然是手中資源拿得越多越好,一旦氣價上漲,就可套利。”在廣東石化界一位人士看來,氣價漲價預期是導致這波“氣荒”更主要的原因,“這已經不是壟斷不壟斷的問題,即使天然氣為民營資本運營,他們也毫不猶豫地這樣做。”

“2009年是國內資源價格改革之年,成品油價格(破解油價困境)改革已邁出了重要一步,從電到水,從油到氣,資源產品的價格改革牽動著各方神經,也是大勢所趨。天然氣價格改革也在推進中。”一位中石油內部人士說。

關于天然氣價格改革問題,國內討論已有時日。無論是中石油、中石化還是發改委有關人士都在各種場合不斷吹風。

去年底,中石油西氣東輸二線項目在新疆啟動,當時中石油規劃設計院有關專家已透露,隨著西氣東輸二線西段的投產,西氣定價之時,很可能國內天然氣價格改革也將隨之啟動,鑒于目前國內氣價偏低,天然氣價格上漲是早晚的事情。

在10月30日召開的中石化全球投資者電話會議上,中石化財務總監也透露,目前國家有關部門要求進一步加快研究天然氣價改方案,價改方向是建立天然氣和替代能源—如燃油、成品油—合理的比價關系。他表示,按照新的定價機制,目前天然氣價格將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最新的消息則透露,國家發改委組織的天然氣價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見已經于本月18日結束,盡管發改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表示,天然氣價格改革不會在今年內出臺,但業內人士依然認為,天然氣價改不會拖得太久。

氣荒將加速天然氣改革進程

“2005年‘油荒’之后,國內討論出臺了成品油價格改革,由于油氣都直接影響到民生問題,這次‘氣荒’的發生或是一個頗具殺傷力的招數,很可能加速天然氣價格改革的出臺。”廣東石化界人士表示。

天然氣價格一旦改革,會怎樣改?由于國際油氣能源價格近年的不斷上漲,而國內資源價格偏低,專家認為,從與國際接軌和節能增效的角度,氣價上漲不可避免,國內的“高油價”政策也似乎為天然氣價格的向上還是向下定了一個調子。

另一方面,資源價格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對經濟民生影響極大,有專家認為,天然氣總體上價格會逐步國際化,在當前面臨通脹預期的格局下,天然氣漲價應該比較謹慎,將充分考慮各方面的承受能力,不會一步到位,一次性漲得太高。

-相關

廣東瓶裝液化氣連漲18周 深圳氣價已突破百元

南方日報訊(記者/蘇稻香)記者從廣東省物價局價格監測中心獲悉,上周我省瓶裝液化氣零售價格繼續加速上漲,比上上周漲2.88%,已連續上漲18周,再創年內新高。這是繼今年上半年我省瓶裝氣均價連跌18周后的再次連續上漲。預計未來我省瓶裝液化氣價格仍可能繼續盤升。

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17日,廣東省瓶裝氣零售均價為每瓶92.26元,較前一周上漲了2.58元,漲幅達2.88%。其中,廣州市區氣價達到97元,比前一周漲4.8元,漲幅達5.21%;氣價最高的深圳市區已連續五周站在百元關口上,每瓶漲至108.5元,比前一周漲幅達4.83%。

業內人士表示,每年到了年底左右,氣價都會出現上升,但似乎今年的漲價來得特別早。上游氣價上漲、冬季傳統用氣高峰到來等是令液化氣價高漲的重要推手。廣東省物價局有關人士預計,在今后一段時間里,瓶裝氣均價還將有望進一步攀升。

廣東油氣商會燃氣部部長莊榮金表示,考慮到用氣高峰期的到來,從往年的經驗看,廣東液化氣仍有上漲空間,但由于廣東氣源相對穩定,冬季用氣需求量不像北方那么明顯,預計廣東鬧氣荒的可能性不大。

來自廣州燃氣集團的數據表明,近期廣州氣溫驟降,用氣量也大幅度飆升,11月1日至11月18日總共消耗天然氣1310.27萬立方米,日平均用氣量為72.8萬立方米,其中11月18日達到最高用氣量90.8萬立方米,而10月份日均用氣量只有60多萬立方米。

-動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氣改方案正在醞釀

針對當前部分地區天然氣供應緊張問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23日回應說,根本原因是天然氣供需失衡,國家正在采取應急措施。

張國寶在西氣東輸二線工程關鍵設備國產化研制工作啟動暨簽約儀式間隙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冬天來得早,天然氣需求量上得快。目前,西氣東輸一線工程年供氣量達到170億立方米,但與需求相比,今年冬天的缺口仍有十幾億立方米。

“天然氣的需求量非常旺盛,特別是今年冬天來得要早,雪比往年大,供需矛盾日漸突出。”張國寶說,現在天然氣需求出現爆發(比如過去大家習慣燒蜂窩煤,現在都用天然氣),而供應仍然存在差距。

張國寶分析,缺氣也有價格原因。在相同熱值情況下,天然氣比汽油便宜,使得社會各界更愿意使用天然氣。對于壟斷造成缺氣的說法,他表示不能輕易茍同。

張國寶透露,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應對當前天然氣供應緊張局面。比如,采取利用上海新建成的液化天然氣(LNG)項目增加供氣等臨時應急措施,緩解今年的供氣緊張。此外,中亞天然氣管道、西氣東輸二線工程西段年底即將投產,中石油還在積極考慮建設陜京三線和中亞天然氣管道二期工程。

對于天然氣價格問題,張國寶說,目前天然氣價格改革方案還在研究中。據新華社電

-破局

化解氣荒矛盾需多管齊下

面對現實無法回避的天然氣供需矛盾,專家建議必須采取各種措施,從短期和長期,境內和境外多個環節著手,多管齊下方能有效化解不斷上演的“氣荒”。

中國石油大學教授董秀成認為,“氣荒”的關鍵在于供應能力和天然氣需求的增長不匹配,我國缺乏相應的天然氣儲備機制,還沒有建立大的天然氣應急庫存;加之國內的天然氣管道布局比較分散,生產和運輸局限在個別石油公司,各石油公司之間的管網又缺乏聯系,資源調配很難做到靈活機動。

“儲備機制固然重要,缺乏足夠的氣源依然是難為無米之炊。”林伯強強調,“國家同時還必須加快拓展新的氣源,在國內氣源有限的情況下擴大進口,以從根本上保證氣源充足。”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天然氣產量今年預計為890億立方米,而需求增至1000億立方米以上,供需缺口達110億立方米左右,未來天然氣需求將有相當部分依賴進口。

廣東省當下天然氣的供應現狀印證了專家觀點。與國內多個地區陷入天然氣供應緊張局面相反,目前廣東地區供氣穩定,尚未影響到居民正常生活。其中的重要因素就在于其天然氣主要來自澳大利亞的長期協議氣。專家建議,經濟實力強的省份可以考慮去境外購氣,這對緩解“氣荒”也將起到積極作用。據新華社電

©2006 廣州欣鑫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電話:13824409190

粵ICP備050150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