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的一場大雪,讓電、天然氣等的供應一下子緊張起來,醞釀已久的資源價格改革,此時便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不過,改革的主要方向,還是奔著漲價而去。至于加強市場化建設,破除行業壟斷,減輕企業的行政負擔等,還很難有較好的辦法。那么,難道每一次改革的代價,最后都是消費者來承擔嗎?
11月19日下午,在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召開電價調整新聞通氣會上,發改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透露,今年年內天然氣不會漲價。
【現狀】
全國多處天然氣供應告急
氣價改革或提前解決
近期,由于罕見的暴雪天氣造成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驟降,全國多個城市出現天然氣供應短缺,液化天然氣(LNG)的供應鏈甚至面臨斷裂風險。半個月之內,國內天然氣批發價格平均每噸已暴漲500~700元,漲幅已超過兩成,而且漲勢仍在持續。
在天氣因素之外,有關氣價改革方案即將出臺的消息令能源定價機制問題“熱度”上升,也進一步推高了市場的漲價預期。專家指出,此次天然氣危機凸現中國氣價改革的滯后,預計氣價改革在合適時機將提上日程,方向是與替代能源“掛鉤”,通過價格競爭引導需求。
作為繼去年12月成品油新定價機制改革之后,我國能源領域的第二個重大定價機制改革,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已經成為近期業界關注的焦點。
早在2008年12月,就曾有媒體報道稱發改委價格司組織的天然氣價格改革調研將于2009年出成果,2009年年底前實施改革。
【數據】
全國多處城市天然氣供應短缺
據能源咨詢機構息旺能源提供的消息,近期的雨雪天氣已使全國多處天然氣供應短缺,西安、武漢、重慶、宜昌、南京、揚州、杭州、日照等地紛紛啟動應急預案。其中,武漢市天然氣日缺口已高達60萬立方米,約為平日正常情況下氣量的40%;南京市天然氣日缺口達到40萬立方米,相當于南京計劃用量的40%。
該機構分析師指出,盡管今年9月中石油已對其西氣東輸及陜京天然氣管線分別擴能,但目前突如其來的快速降溫使得國內天然氣供應力所不及。加上近期各地天然氣用量突增,導致長輸管道中天然氣管存量異常降低。這些因素使得天然氣供應缺口在今年這輪寒潮中異常凸顯。
不僅如此,全國10余家LNG生產企業也由于天然氣氣源供應不足出現大范圍減產或停產。在分析師看來,這一局面的改善取決于天氣。由于氣溫直接調節供需矛盾,因此近期氣溫是會回暖還是繼續下降值得關注。
【原因】
兩巨頭不批新增供應量?根源在缺氣
“這次供應危機表面上是天氣原因,實際還是國內缺氣造成的。而缺氣的根源在于目前天然氣的價格管制。”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教授說:“對于企業來說,沒有利益驅動,根本就沒有動力去勘探更多的油氣田。而進口天然氣也是因價格矛盾遲遲難以進到國內。”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的天然氣問題專家劉毅軍教授則表示,天然氣價格改革其實方案早就有了,只是在等待合適的出臺時機。未來天然氣的價格將肯定與替代能源相聯系,具體而言,將與天然氣用戶所在地的替代能源“掛鉤”,而用戶對天然氣的選擇也是價格競爭的結果。
液化氣廠為什么大范圍減產停產呢?答案是沒有用于生產液化氣的上游天然氣供應了。
為什么天然氣供應不上來呢?有關人士稱,主要是氣源太少,管道氣不夠用,無法滿足下游企業需要。
不過,有企業給出另外一種說法:中石油、中石化不批這些企業要求的新增供應量。“中石油、中石化限制供應量。”有關人士說,“比如合同上簽訂月供應量是1萬方天然氣,中石油、中石化就給這么多,不會多給一點。”
對此,中國城市燃氣協會秘書長遲國敬表示,中石油、中石化按合同量的依據來供應,這也無可厚非。
【企業】
價改難破“氣荒”困局
即將出臺的天然氣價改是否會解決這個困局?
相關企業人士說:“就算價改,我認為也不起什么作用。我們公司用高價氣很多年了,占到公司用氣量的1/3,價格也比平價氣高一倍多。”
行業分析人士也認為,價改遲遲不出,國家相關部門可能也是考慮到大幅提高民用液化氣價格不會被消費者接受,而在經濟復蘇尚不穩固時,工業用戶也無力承擔更高的氣價。
相關新聞
湖南省已派專人赴京協調氣源
開封停止工業和汽車燃氣供應
鄭州供暖季供氣缺口達4500萬立方米
(商報訊)湖南部分地區啟動應急預案應對天然氣緊張,武漢城區出租車加氣站點全面停止供氣,重慶出租車加氣不暢、排隊千米至少等2小時……當國內不少省份出現天然氣緊張、西氣東輸二線還未向河南供氣的情況下,我省天然氣氣源是否充足?
據鄭州燃氣最新數據顯示,根據預期,今冬供暖季鄭州天然氣單日用氣量將突破260萬立方米,但按照目前供氣情況,日均僅可供應200萬立方米,高峰單日缺口達60萬立方米。預計本供暖季鄭州市天然氣總供氣缺口將達到4500萬立方米。
開封市新奧燃氣公司也傳出消息,目前,上游氣田給開封的日供氣指標是17萬立方米,從11月16日開始供氣量猛增到25.4萬立方米,日供燃氣缺口8萬立方米。目前,新奧燃氣公司已關停了所有的工業和車用加氣站供氣以保民用,但仍難完全保證采暖供氣。
去年,為緩解我省用氣緊張局面,確保冬日用氣高峰期我省居民生活及部隊、學校等重點用戶用氣,我省一方面積極與上游氣源單位協調,盡可能多地爭取氣量指標;另一方面制定并實施了城市天然氣利用臨時干預措施,提倡并鼓勵用戶節約用氣和“氣改電”,限制對工業、汽車等用戶的用氣。
昨日,身在北京的省能源規劃建設局任文杰處長表示,盡管我省天然氣供應也出現了緊張的情況,但與湖南、重慶等省份的狀況相比,還是要好得多。目前,他與同事一起,正在北京積極協調氣源,以便讓我省在今冬明春供暖高峰時期渡過難關。
供氣板塊股價全線飆升
由于入冬以來氣溫劇降以及雪災影響,國內部分城市頻頻出現了供氣短缺的現象。在半個月之內,國內天然氣批發價格平均每噸暴漲了500~700元,漲幅平均超過兩成。
受此影響,18日供氣板塊個股全線飆升。超級大象股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收盤也分別上漲了3.25%和1.23%。湘財證券研究員王強表示,由于國內外天然氣價差,天然氣改革必將導致天然氣價格上調,長期來看這將直接利好上游開采生產類公司如中石油和中石化,而如果改革后管輸價格上升,區域龍頭陜天然氣或受益。
而一位不方便透露姓名的分析師也表示,由于市場預期天然氣價格改革在年底或年初會出臺,這使得相關公司存在業績提升的預期,再加上近日部分城市供氣短缺的新聞頻頻發生,這也成為股價上漲的一個刺激因素。
(據新華社、《上海證券報》、《每日經濟新聞》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