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抖音免费下载/日本少妇xxxrp乱/99爱在线/精品麻豆

熱線電話:13824409190
本欄目信息最新

加快天然氣儲備庫建設勢在必行—國外儲氣庫建設的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

來源:欣鑫咨詢  時間:2009/8/5 9:02:02  字體:    
徐博 傅建湘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天然氣消費量以年均16%以上的速度增長,2008年消費量807億立方米,是2000年的3倍多。多家機構預測認為,2030年前中國天然氣生產、進口和消費仍處于增長期,2030年需求量將達到3500億立方米左右。
   伴隨著消費量的增長,最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應對峰谷差急劇擴大的現實,防止可能出現的供應中斷,確保供應安全。國外經驗證明,發展地下儲氣庫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目前,國家有關部門、3大石油公司以及一些地方燃氣企業都在積極調研,制定地下儲氣庫發展規劃。中國石油已經在大港油區建成了6座地下儲氣庫,為“西氣東輸”管線配套的金壇儲氣庫已投產,劉莊氣田改建地下儲氣庫的工作正在進行。
   國外尤其是歐美儲氣庫建設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在管理模式、運營機制、技術水平、法律法規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借鑒其成功經驗,吸取其失誤的教訓,是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地下儲氣庫建設道路的必然選擇,也是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和3大石油公司的共識。
  
  一 典型國家地下儲氣庫建設概況
  
   所謂典型國家指世界主要天然氣生產與消費大國,如美國、俄羅斯及英國,以及主要依靠進口來滿足消費的國家如法國和意大利。這些國家地下儲氣庫建設相對完善。
   美國是世界重要天然氣生產和消費國。2008年天然氣產量5822億立方米,而消費量達6572億立方米,為世界第一。
   1910~1950年期間是美國天然氣發展的初期,也是管道、儲氣庫建設高潮期,大部分目前正在使用的儲氣庫都是在這一時期建成的。目前,美國本土48州內有394座儲氣庫。截止到2007年10月,地下儲氣庫總容量達到2200億立方米,工作氣量1020億立方米,占全年消費量的16%。相當于60天的消費量。
   美國天然氣儲氣庫的所有者和經營者有三類:一是州際管道公司;二是地方配氣公司和州內管道公司;三是獨立的儲氣庫服務商。目前,25家州際管道公司經營著172座儲氣庫,43個獨立儲氣庫公司經營著74座儲氣庫,40個地方配氣公司和15個州內管道公司經營著148個地下儲氣庫。
   美國政府部門在儲氣庫建設管理中主要關注經濟評價、環境保護、市場需求等問題。有關規定散見于《天然氣法》、《能源政策法》、《清潔空氣法案》、《清潔水法案》、《聯邦水污染控制修正法案》、《職業健康安全法案》和《污染控制法案》等等。對儲氣庫建設健康、安全、環保問題的監管由“聯邦環境監管局”負責執行。
   俄羅斯2007年天然氣生產量達6017億立方米,為世界第一,消費量為4202億立方米,僅次于美國。
   俄羅斯地下儲氣庫的建設始于上個世紀50年代后期,經歷了起步、低速發展和快速發展等三個階段。儲備方式主要以含水層和枯竭地下氣田為主,近年來還加強了對鹽穴儲氣庫的研究。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是國家儲氣庫設施的管理運營主體。目前,俄羅斯共擁有地下儲氣庫24座,其中17座是枯竭油氣田儲氣庫,7座是含水層儲氣庫,主要分布在天然氣消費區,并且是俄羅斯統一供氣系統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此外,在建的新項目還有3個,即烏德穆爾特水層地下氣庫、加里寧格勒和伏爾加格勒鹽穴氣庫。據2005年統計,俄羅斯地下氣庫的有效工作氣量約為900億立方米,計劃2030年達1100億立方米,日采氣量2005年約為5.5億立方米,計劃2030年達10億立方米。
   俄羅斯也已經在去年正式提出“戰略氣田”的概念,俄羅斯能源部和Gazprom公司共同遴選了32個“戰略性”氣田的清單,這份清單已經獲得政府批準。
   英國是歐洲重要天然氣生產國和消費國。2008年生產量為626億立方米,消費量為939億立方米。
   上個世紀60、70年代,由于北海氣田的開發,英國天然氣工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并開始建設天然氣地下儲存設施。目前,英國的天然氣儲備有三種不同類型,分別是耗竭油氣田儲氣庫、鹽穴儲氣庫和LNG儲庫。按照英國天然氣市場的監管部門Ofgas(英國天然氣辦公室)的規劃,上述儲存設施的基本目標是用來“調峰”,作為應對短期供應中斷的緩沖器。至于戰略儲備,英國政府認為,英國大陸架氣田就是英國的戰略儲備。
   英國的儲氣庫完全由公司來管理運營。Edinburgh天然氣公司和ScottishPower公司聯合運營著位于約克郡的HatfieldMoor的衰竭氣田儲氣庫。SSE公司擁有9個位于東約克郡的Hornsea鹽穴儲氣庫。Transco擁有兩個小型的鹽穴設施,同時還運營著5座LNG存儲區。
   英國根據建設鹽穴儲氣庫的需求,專門出臺了相關法規。包括“土地利用計劃和危險物質許可”,主要涉及對儲存地點的安全性進行評價;“主要事故危害規章(1999)(COMAH)”,目標是預防天然氣儲存事故,限制此類事故對人和環境的危害;“井場和操作規范(1995)”和“管線安全規范(1996)”。
   意大利天然氣消費一直對外依存度較高,目前已達85%以上。因此較早重視地下儲氣庫建設,已經成為歐盟天然氣市場重要的儲備基地。
   1964年,意大利在Cortemaggiore建成了第一座儲備庫。目前,意大利天然氣儲備體系由10個儲氣氣田組成,其中8個由ENIS.p.A.公司經營,2個由EdisonGasS.p.A.公司經營。根據相關統計資料,到20世紀末,上述儲氣庫的工作氣達到了151億立方米,每日高峰供氣能力可達28.2萬立方米。近期,意大利進一步決定將5個廢棄天然氣氣田改造成儲氣設施,目標是應對嚴寒,減少對俄羅斯的進口依賴。
   意大利天然氣儲備管理體制包括兩個層面。政府工業部和能源監管機構管理天然氣儲備,石油天然氣公司負責天然氣儲備設施的具體運營。
   在儲氣庫法律法規建設方面,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開始頒布有關法令。如1974年的“關于天然氣在氣田儲存”的170號法律,1975年的“關于天然氣氣田儲存許可的基本立法”法令,以及“關于實施歐盟98/30/EC指令”的164號法令,等等。
   法國天然氣資源貧乏,幾乎完全依賴進口。因此,法國天然氣市場發展初期就開始儲氣庫建設。第一座儲氣庫1956年開始建造,最早的儲氣庫是1965年投入使用。目前,法國有15個正在使用中的地下儲氣庫,為歐洲最多,其中13個建在含水層,2個建在鹽穴。2006年地下儲氣庫的有效容量為115.3億立方米。
   法國天然氣儲備也由公司來經營,儲備資金也由相關公司籌措,即使按照歐盟要求把進口量的10%作為戰略儲備的資金也由公司自己負擔。目前15個儲氣庫中的13個由法國天然氣公司管理與經營,其他2個歸道達爾公司管理。
   法國政府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提出了戰略儲備的概念,但在具體運作層面沒有將戰略儲備與調峰儲備作明確區分。目前,這兩種儲備量相當于110天的年平均消費量。
  
  二 典型國家天然氣儲備建設的經驗
  
   5國儲氣庫建設雖然各有特點,但更多是共同之處。
   發達國家在天然氣工業發展的初期就啟動儲氣庫建設,主要目的是應對季節調峰和日調峰。
   1950年前,美國天然氣工業處于發展初期,大規模儲氣庫建設也隨之起步,目前正在使用的儲氣庫大多建成于這一時期。俄羅斯地下儲氣庫的建設始于上個世紀50年代后期,是在前蘇聯黨和國家領導人開始認識到天然氣工業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意義,并確立了天然氣工業的基本方針后才開始實施的。
   上個世紀60~70年代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相繼進入天然氣工業的初期階段,儲氣庫建設也開始起步。1979年,英國開始利用鹽穴來儲存天然氣。1964年,意大利建立了第一座儲備庫。法國最早的儲氣庫于1965年投入使用。
   進口依存度較大國家啟動天然氣戰略儲備也較早。近年來,部分天然氣生產出口國也開始重視天然氣戰略儲備建設。
   天然氣戰略儲備的提出與有關國家天然氣消費對外依存度緊密相聯。意大利和法國分別在20世紀的50、70年代就提出了建立天然氣戰略儲備的問題。近年來,主要天然氣生產國如美國、俄羅斯也開始重視天然氣戰略儲備問題。美國有關部門提出要根據戰略石油儲備的模式來建立戰略天然氣儲備。俄羅斯于2007年規劃了32個“戰略性”氣田。
   儲備方式以枯竭油氣田為主,其他方式為補充。
   目前全世界在用的地下儲氣庫有596個,工作氣容量為3078億立方米,相當于世界天然氣消費量的13%。枯竭油氣田儲氣庫是應用最廣泛的儲氣方式,占儲氣庫總數的77.6%。
   美國枯竭油氣田儲氣庫占86%。俄羅斯的24座地下儲氣庫中有17座是枯竭油氣田儲氣庫。意大利的10個儲氣庫全部由枯竭氣田組成。英國天然氣儲備也以枯竭油氣田主,其中Rough是英國目前最大的天然氣儲存設施,就是在原來枯竭海上氣田的基礎上改建的。
   公司化運營是儲氣庫管理的基本模式。
   美國儲氣庫管理運營主體包括州際、州內管道公司、地方配氣公司以及獨立的儲氣庫服務商。俄羅斯儲氣庫全部由Gazprom公司負責管理,Gazprom按地區原則設立了13個天然氣運輸子公司,有關的地下儲氣庫原則上附屬于相應的天然氣運輸子公司。英國大部分天然氣儲存設施由BG儲氣公司控制。法國地下儲氣庫由兩家公司管理。意大利的天然氣儲備體系由ENIS.p.A.公司和EdisonGasS.p.A.公司經營。
   重視儲氣庫法律法規建設。
   美國政府針對儲氣庫建設的有關規定主要散見于許多涉及能源方面的政策法規。英國和意大利在天然氣儲氣庫建設方面還頒布有專門的法規。日本和荷蘭在天然氣戰略儲備財政稅收政策支持方面較為突出。日本還是世界上惟一頒布有《天然氣儲備法》的國家。
  
  三 啟示與建議
  
   目前,世界儲氣庫工作氣量約占天然氣消費量的15%,照此推算,2010年我國儲氣庫工作氣量應該達到210億立方米,2020年應該達到370億立方米,2030年應該達到520億立方米。而截至2007年,國內天然氣調峰儲備還不到20億立方米,差距頗大。因此,加快我國天然氣儲氣庫建設勢在必行。
   必須采取多種方式加速我國天然氣儲氣庫建設。在含水層中建造天然氣地下儲氣庫,受地理條件的限制較小,選擇的空間比較大,在我國有較大的潛力。在各油氣區內,應該充分利用枯竭油氣藏建設儲氣庫。我國鹽巖分布范圍廣,應注意在天然氣主要消費城市周圍建造這類儲氣庫,主要用來滿足峰期的調峰需求。同時,在以LNG接收站供氣為主的地區,應考慮建立一定規模的LNG儲備。
   建立適合我國天然氣市場運營的儲氣庫管理模式。借鑒國際較成熟的管理經驗,結合我國天然氣運營管理的實際情況,建議考慮在我國實行“國家天然氣儲備辦公室-國家天然氣儲備管理中心-儲氣公司”的天然氣儲備三級管理模式。國家天然氣儲備辦公室作為國家能源管理部門總體負責我國天然氣儲備的統籌規劃和建設。國家天然氣儲備管理中心負責天然氣儲備的執行工作。根據我國天然氣儲備發展的現實,現階段我國主要是以完善生產儲備、滿足調峰需求為目標。因此,由3大石油公司、燃氣運營商或其他投資機構等組建專業儲氣公司來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最為有效。
   重視天然氣政策法規制定,為天然氣儲備建設奠定制度基礎。我國涉及石油天然氣的法規建設還相當不完善,天然氣儲氣庫法規基本還是空白。因此,在逐步完善油氣法規的過程中更要特別重視天然氣儲備的相關立法。可參考國外相對應的法律法規制定我國天然氣的儲備相關法規,主要內容應包括:天然氣儲備的主體、儲備的目標;規定天然氣儲備的實施步驟、儲備的組織和管理機構;規定天然氣儲備的管理辦法;明確國家對天然氣儲備的鼓勵和支持政策,包括儲備設施建設的財政支持、優惠貸款政策和稅收減免政策;規定天然氣供應緊急情況下天然氣儲備的管理辦法,包括天然氣儲備的監管措施及天然氣儲備的動用和銷售方式。
   必須加強儲氣庫技術研究開發。結合未來我國儲氣庫建設的技術需求,應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加速開展工作。一是建庫設計和施工技術的研究,積極尋求與國外有經驗的公司合作,提升我國的技術水平。二是在枯竭油氣藏改建地下儲氣庫方面,應針對復雜斷塊油氣藏的地質條件在注排機理、滲流機理、建庫方式、建庫周期、井網部署、方案設計和施工技術等方面進行認真的摸索和研究。三是在鹽穴儲氣庫建設方面,應在地址選區、區塊評價、溶腔設計、造腔控制、穩定性分析、注采方案設計、鉆完井工藝等多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四是在含水層建庫方面,中小型盆地儲蓋組合具有復雜性,水層儲氣庫建設將面臨很大的技術難題,應針對其具體情況下力量深入研究。與此同時,應密切跟蹤國外最新技術變化,不拘泥于走漸進式發展的路子,爭取實現跨越式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北京華油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技術服務中心)

©2006 廣州欣鑫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電話:13824409190

粵ICP備050150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