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油氣礦向川中地區年供應天然氣達4億立方米
中國經濟網
新年伊始,筆者從川中油氣礦了解到,該礦在2007年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自覺肩負起“政治、社會、經濟”三大責任,以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社會穩定、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為己任,牢固樹立中國石油的良好形象,營造了和諧的企地關系。
從一組數據顯示:川中油氣礦平均每年向遂寧、南充、廣安等地區供應天然氣4億立方米左右,按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每一立方米天然氣對城市經濟的拉動比率1:13的比例計算,油氣礦每年給川中地區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就高達52億元,除中國石油繳納的國稅外,每年向遂寧、南充兩市繳納稅金近3000萬元。
能源是國家經濟的基礎和命脈,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賦予中國石油的神圣職責和使命,也是中國石油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油氣礦立足川中特低孔滲復雜油氣藏,大力推行“理念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全力打好“兩大攻堅戰”,2007年油氣礦超額完成油氣生產任務,實現了安全快速發展;廣安氣田在短短一年內日產天然氣由成立之初的9萬立方米躍上目前245萬立方米,年產氣量突破4億立方米大關。這些成績的取得,不僅為油氣礦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加快了發展節奏和步伐,又實現了油氣資源儲備和生產能力的快速增長,更為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和區域經濟的快速增長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2008年1月1日,從磨溪氣田傳來捷報:磨005—H9井繼磨005-H12高產后,再次測獲41.1萬立方米的高產工業氣流,充分展示了良好的勘探開發前景。隨著勘探開發成果的不斷擴大,將給上述地區的經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油氣礦注重安全環保,積極做好生態文明建設。2007年,油氣礦堅持“安全第一、環保優先、以人為本”的理念,突出超前防范、全程受控和綜合治理,積極落實“意識、技能、管理”三位一體的安全環保綜合管理模式,在區域內強化環境保護,加大對污水池監督和管理力度,及時做好清污分流,防止污水滲漏污染農田,到目前沒有一起環境污染事故發生。
“熱心公益、回報社會”是油氣礦一貫的宗旨,“開發一個油氣田,造福一方老百姓”是川中石油人長期奉行的行為準則。2007年,川中油氣礦先后在油氣田基本建設中為地方架設大小橋梁3座,打水井10余口,修建維護公路200余公里,為地方道路交通維護提供資金150萬余元。這些具體措施,有效地密切了工農關系,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在積極熱心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的同時,油氣礦還把穩定員工隊伍作為企業公民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社會責任。建立了“送溫暖基金”,定期對困難職工進行慰問,基本實現了“不讓一戶困難職工生活不下去、不讓一戶困難職工子女入不了學、不讓一戶困難職工治不了病”的“三不”目標。2007年共為40名困難職工子女捐資助學5.59萬元;工會在中秋、國慶組織廣大員工為困難職工捐款71487.50元,及時上報到分公司;捐款投入資金20萬元,幫扶困難員工60余人;南部作業區員工潘興榮被確診為腦腫瘤后,油氣礦各單位員工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籌得愛心捐款6906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