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天然氣利用政策》出臺綜述
導語:《天然氣利用政策》的正式頒布實施為全國天然氣的供需進行一次徹底的梳理,相關產業門檻的設置也表明國家將努力保持中長期的天然氣供需平衡。本網綜合如下:
發改委頒布實施天然氣利用政策 首開分類調控
國家發改委昨日消息,8月30日,國家發改委研究制定的《天然氣利用政策》經國務院同意正式頒布實施。
分析人士指出,《天然氣利用政策》首次開創對需求進行分類調控的先例,其實施將使化肥產業明顯受益,甲醛等天然氣化工產業受損。
分類調控天然氣需求
早在4月11日,《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就提出,要制定天然氣利用政策,強化需求側管理,保障供氣安全。此后,業內多次透露出天然氣利用政策的種種細節。
昨日公布的消息表明,正式出臺的《天然氣利用政策》與此前傳聞差別不大。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該政策采用需求側管理的思想,在行業調控政策中首次開創對需求進行分類調控的先例。
《天然氣利用政策》指出,天然氣利用堅持全國一盤棋,由國家統籌規劃,考慮天然氣產地的合理需求;堅持區別對待,明確順序,確保天然氣優先用于城市燃氣,促進天然氣科學利用、有序發展;堅持節約優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在我國境內所有從事天然氣利用的活動均應遵循該政策。
該政策提出,天然氣利用領域歸納為4大類,即城市燃氣、工業燃料、天然氣發電和天然氣化工。綜合考慮天然氣利用的社會效益、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等各方面因素,根據不同用戶的用氣特點,將天然氣利用分為優先類、允許類、限制類和禁止類。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該政策的有效實施,將有利于改善大氣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對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天然氣利用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均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十五”期間,國內天然氣產量盡管年均增速達到12.63%,但依然落后于需求增速,全國很多地區都出現過天然氣供應緊張的局面。而作為清潔能源,今年以來天然氣更是被部分省市奉為完成節能減排目標的“救命稻草”。國家發改委一位官員曾感慨:途經省市以前對西氣東輸工程的天然氣配額并不積極,而現在卻紛紛希望川氣東送工程能多留下“買路錢”。
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優先類、允許類、限制類和禁止類四個級別調控天然氣需求,《天然氣利用政策》可以緩解天然氣供需矛盾,優化天然氣使用結構,防止出現不必要的浪費。
利好化肥板塊
分析人士認為,由于《天然氣利用政策》對不同行業的天然氣利用作出了限定,化肥產業將明顯受益,而甲醛等天然氣化工產業則會受損。
《天然氣利用政策》將城市燃氣、工業燃料、天然氣發電和天然氣化工四大天然氣領域劃分為優先類、允許類、限制類和禁止類四個級別:城市燃氣列為優先類;禁止以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甲醇;禁止在大型煤炭基地所在地區建設基荷燃氣發電站;禁止以大、中型氣田所產天然氣為原料建設液化天然氣(LNC)項目。
該政策還規定,對已建用氣項目,維持供氣現狀,特別是國家批準建設的化肥項目,要確保長期穩定供應。天然氣供應嚴重短缺而又有條件的地方,可實施煤代氣項目改造。對在建或己核準的用氣項目,若供需雙方已簽署長期供用氣合同,按合同執行。新上用氣項目一律嚴格按該政策執行。天然氣產地也應嚴格遵循產業政策。
天然氣是制造化肥的主要原料之一,但近年來許多化肥企業卻由于天然氣供應不穩定而開工不足。《天然氣利用政策》的實施,不僅將確保“國家批準”建設的化肥項目獲得“長期穩定”的天然氣供應,從而促使其充分利用產能、降低生產成本;而且還將導致部分未經“國家批準”的“小化肥”無米可炊,從而加速化肥產業的落后產能淘汰。總體而言,這一政策的實施,對化肥產業及化肥板塊均是一個利好。昨日鹽湖鉀肥(000792)和魯西化工(000830)的市場表現就是一個例證。
而對甲醛、LNC等化工項目而言,由于《天然氣利用政策》明令禁止為其提供原材料,這些項目將不得不尋找其他替代性原料,或者關閉了事,因而產業發展均將受到嚴重影響。
政 策 明 細
一、制定政策的必要性
(一)緩解天然氣供需矛盾。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天然氣需求大幅度增長,國內天然氣生產不能完全滿足市場需求,供需矛盾突出。同時,由于國際天然氣市場價格持續攀升,利用境外資源難度增大,天然氣供需矛盾將會進一步加劇。制定和實施天然氣利用政策,可以有效遏制不合理的需求,促進天然氣供求關系協調。
(二)優化天然氣使用結構。我國天然氣使用結構不合理,化工用氣比例過高。特別是由于氣價相對較低,天然氣產地及周邊地區發展天然氣化工的積極性很高,有的地方盲目發展附加值低、產業鏈短的甲醇、化肥項目。需要引導合理利用天然氣資源,優化用氣結構,充分發揮天然氣資源的效益。
(三)促進節能減排。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將近70%,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二氧化碳排放過多,對環境壓力較大。合理利用天然氣,可以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改善大氣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對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二、適用范圍和管理主體
(一)政策適用范圍。本政策主要是引導和規范天然氣下游利用領域,不包括天然氣下游利用項目的融資、稅收政策等內容。本政策所指天然氣是指天然氣商品,不含地下儲氣庫注采氣。在我國境內所有從事天然氣利用的活動均應遵循本政策。本政策也適用于管道進口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LNG)。
(二)利用管理主體。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全國天然氣利用管理工作。各省(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會同相關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天然氣利用管理工作。
三、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以改善環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為目的,加大調控和引導力度,強化需求側管理,優化天然氣使用結構,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天然氣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二)基本原則。堅持全國一盤棋,國家對天然氣利用進行統籌規劃,同時考慮天然氣產地的合理需要;堅持區別對待,明確天然氣利用順序,確保天然氣優先用于城市燃氣,促進天然氣科學利用、有序發展;堅持節約優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四、天然氣利用領域和順序
(一)天然氣利用領域天然氣利用領域歸納為四大類,即城市燃氣、工業燃料、天然氣發電和天然氣化工。
(二)天然氣利用順序綜合考慮天然氣利用的社會效益、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等各方面因素,并根據不同用戶的用氣特點,將天然氣利用分為優先類、允許類、限制類和禁止類。
第一類:優先類
城市燃氣:
1、城鎮(尤其是大中城市)居民炊事、生活熱水等用氣;
2、公共服務設施(機場、政府機關、職工食堂、幼兒園、學校、賓館、酒店、餐飲業、商場、寫字樓等)用氣;
3、天然氣汽車(尤其是雙燃料汽車);
4、分布式熱電聯產、熱電冷聯產用戶;
第二類:允許類
城市燃氣:
1、集中式采暖用氣(指中心城區的中心地帶);
2、分戶式采暖用氣;
3、中央空調;
工業燃料:
4、建材、機電、輕紡、石化、冶金等工業領域中以天然氣代油、液化石油氣項目;
5、建材、機電、輕紡、石化、冶金等工業領域中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較好的以天然氣代煤氣項目;
6、建材、機電、輕紡、石化、冶金等工業領域中可中斷的用戶;
天然氣發電:
7、重要用電負荷中心且天然氣供應充足的地區,建設利用天然氣調峰發電項目。
天然氣化工:
8、對用氣量不大、經濟效益較好的天然氣制氫項目;
9、以不宜外輸或上述一、二類用戶無法消納的天然氣生產氮肥項目;
第三類:限制類
天然氣發電:
1、非重要用電負荷中心建設利用天然氣發電項目;
天然氣化工:
2、已建的合成氨廠以天然氣為原料的擴建項目、合成氨廠煤改氣項目;
3、以甲烷為原料,一次產品包括乙炔、氯甲烷等的碳一化工項目;
4、除第二類第9項以外的新建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合成氨項目;
第四類:禁止類
天然氣發電:
1、陜、蒙、晉、皖等十三個大型煤炭基地所在地區建設基荷燃氣發電項目;
天然氣化工:
2、新建或擴建天然氣制甲醇項目;
3、以天然氣代煤制甲醇項目。
(三)用氣項目管理政策。
對已建用氣項目,維持供氣現狀,特別是國家批準建設的化肥項目,應確保長期穩定供應,天然氣供應嚴重短缺而又有條件的地方,項目可實施煤代氣改造。在建或已核準的用氣項目,若供需雙方已簽署長期供用氣合同,按合同執行;未落實用氣來源的應在限定時間內予以落實。新上用氣項目一律按本政策執行。天然氣產地利用天然氣也應嚴格遵循產業政策。
五、促進天然氣節約利用
(一)提高天然氣利用效率。在嚴格遵循上述天然氣利用順序的基礎上,鼓勵應用先進技術和設備,最大限度發揮天然氣利用效率。
(二)提高天然氣商品率。天然氣生產企業要努力提高天然氣商品率,增加外供商品氣量,通過采取節能措施,加強油田伴生氣的回收利用。同時,對油氣田生產自用氣也應科學合理利用,避免浪費。
(三)利用好工業煤氣。要利用好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煤氣,禁止煤氣放空,造成新的能源浪費。
六、保障措施
(一)搞好供需平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調控天然氣消費總量,力爭供需總量基本平衡,推動資源、運輸、市場協調有序發展。
(二)制定利用規劃與計劃。各省(區、市)要在充分結合節能減排目標的基礎上,認真做好天然氣利用規劃,并按“量入為出”的原則,根據天然氣供應落實情況,做好用氣計劃安排,保證天然氣供需平衡,避免因人為因素造成“氣荒”。天然氣利用規劃應具有前瞻性、長遠性,充分認識國內氣價逐步與國際氣價接軌的必然趨勢,防止只顧眼前利益造成天然氣利用項目一哄而上;同時,應研究以天然氣替代油、液化石油氣及其設施利用問題,避免經濟損失。
(三)加強需求側管理。各有關省(區、市)要加強需求側管理,優化用氣結構,合理安排用氣增長,確保居民、公用福利設施及重點用戶的供氣安全。對違規用氣的禁止類用戶,要研究制定必要時采取停供氣等措施。
(四)提高供應能力。國家鼓勵加大天然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進口天然氣,提高天然氣供應能力,盡可能滿足市場需求,緩解供需矛盾。
(五)保障穩定供氣。天然氣供需雙方應明確彼此在調峰和安全供氣方面所承擔的責任。國家鼓勵建設調峰設施和建立特大型城市天然氣儲備機制。
(六)合理調控價格。深化天然氣價格改革,完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逐步理順天然氣價格與可替代能源價格的關系,充分發揮天然氣價格在調節供需關系中的杠桿作用。
(七)嚴格項目管理。在天然氣供需緊張的情況下,國家將嚴格天然氣發電與天然氣化工項目核準、備案工作;明確禁止以大、中型氣田所產天然氣為原料建設LNG項目。
七、其它
(一)本政策自發布之日生效。凡與本政策相悖者,均以此為準。
(二)本政策根據天然氣供需形勢變化適時進行調整,以確保天然氣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三)本政策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解釋。
政 策 解 讀
梳理要點 天然氣按需求方排序,其中開設“禁止”類別為此次天然氣利用政策要點的重中之重。
關鍵背景 天然氣是“十五”期間增長最快的能源種類,年均增長達12.63%,在“十一五”規劃中,天然氣依然是增長最快的能源種類,前景美好。天然氣缺口的縮小將為中國在進口天然氣談判席上占有主動地位。
平衡供需 發布利用政策旨在從根源上加強需求側管理,減少不確定性的需求因素。采取政策壓制包括天然氣化工在內的最易因需求爆發性失去控制增長項目。而從需求控制角度出發,城市燃氣是容易控制和預測的。
長期發展 天然氣供需將朝市場化方向發展,“禁止”和“優先”可以用市場的手段很容易和更有效地分開,所以價格調控手段將是下一步的天然氣改革重點。
行業影響
《天然氣利用政策》實施 利好化肥板塊
天然氣利用政策頒布實施化肥龍頭受益甲醛行業受損
國家發改委昨日消息,8月30日,國家發改委研究制定的《天然氣利用政策》經國務院同意正式頒布實施。
分析人士指出,《天然氣利用政策》首次開創對需求進行分類調控的先例,其實施將使化肥產業明顯受益,甲醛等天然氣化工產業受損。
分類調控天然氣需求
早在4月11日,《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就提出,要制定天然氣利用政策,強化需求側管理,保障供氣安全。此后,業內多次透露出天然氣利用政策的種種細節。
昨日公布的消息表明,正式出臺的《天然氣利用政策》與此前傳聞差別不大。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該政策采用需求側管理的思想,在行業調控政策中首次開創對需求進行分類調控的先例。
《天然氣利用政策》指出,天然氣利用堅持全國一盤棋,由國家統籌規劃,考慮天然氣產地的合理需求;堅持區別對待,明確順序,確保天然氣優先用于城市燃氣,促進天然氣科學利用、有序發展;堅持節約優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在我國境內所有從事天然氣利用的活動均應遵循該政策。
該政策提出,天然氣利用領域歸納為4大類,即城市燃氣、工業燃料、天然氣發電和天然氣化工。綜合考慮天然氣利用的社會效益、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等各方面因素,根據不同用戶的用氣特點,將天然氣利用分為優先類、允許類、限制類和禁止類。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該政策的有效實施,將有利于改善大氣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對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天然氣利用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均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十五”期間,國內天然氣產量盡管年均增速達到12.63%,但依然落后于需求增速,全國很多地區都出現過天然氣供應緊張的局面。而作為清潔能源,今年以來天然氣更是被部分省市奉為完成節能減排目標的“救命稻草”。國家發改委一位官員曾感慨:途經省市以前對西氣東輸工程的天然氣配額并不積極,而現在卻紛紛希望川氣東送工程能多留下“買路錢”。
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優先類、允許類、限制類和禁止類四個級別調控天然氣需求,《天然氣利用政策》可以緩解天然氣供需矛盾,優化天然氣使用結構,防止出現不必要的浪費。
利好化肥板塊
分析人士認為,由于《天然氣利用政策》對不同行業的天然氣利用作出了限定,化肥產業將明顯受益,而甲醛等天然氣化工產業則會受損。
《天然氣利用政策》將城市燃氣、工業燃料、天然氣發電和天然氣化工四大天然氣領域劃分為優先類、允許類、限制類和禁止類四個級別:城市燃氣列為優先類;禁止以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甲醇;禁止在大型煤炭基地所在地區建設基荷燃氣發電站;禁止以大、中型氣田所產天然氣為原料建設液化天然氣(LNC)項目。
該政策還規定,對已建用氣項目,維持供氣現狀,特別是國家批準建設的化肥項目,要確保長期穩定供應。天然氣供應嚴重短缺而又有條件的地方,可實施煤代氣項目改造。對在建或己核準的用氣項目,若供需雙方已簽署長期供用氣合同,按合同執行。新上用氣項目一律嚴格按該政策執行。天然氣產地也應嚴格遵循產業政策。
天然氣是制造化肥的主要原料之一,但近年來許多化肥企業卻由于天然氣供應不穩定而開工不足。《天然氣利用政策》的實施,不僅將確保“國家批準”建設的化肥項目獲得“長期穩定”的天然氣供應,從而促使其充分利用產能、降低生產成本;而且還將導致部分未經“國家批準”的“小化肥”無米可炊,從而加速化肥產業的落后產能淘汰。總體而言,這一政策的實施,對化肥產業及化肥板塊均是一個利好。昨日鹽湖鉀肥(000792)和魯西化工(000830)的市場表現就是一個例證。
而對甲醛、LNC等化工項目而言,由于《天然氣利用政策》明令禁止為其提供原材料,這些項目將不得不尋找其他替代性原料,或者關閉了事,因而產業發展均將受到嚴重影響。
維持天然氣中長期供需平衡
天然氣利用政策的正式頒布實施,為全國天然氣的供需進行一次徹底的梳理,相關產業門檻的設置也表明國家將努力保持中長期的天然氣供需平衡。
梳理的要點是將天然氣需求方進行排序,并根據不同用戶用氣的特點,將天然氣利用分為優先類、允許類、限制類和禁止類,其中開設“禁止”類別為此次天然氣利用政策要點的重中之重。
為什么呢?一個非常關鍵的背景是:中國已經大大地提高了天然氣供應能力。從過去的增長能力看,天然氣是“十五”期間增長最快的能源種類,年均增長達12.63%,產量從2000年的272億立方米快速增長到2005年的493億立方米。
在能源“十一五”規劃中,天然氣依然是增長最快的能源種類。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石油巨頭繼續在天然氣勘探和生產上得到連續突破,其中中石油在四川和大慶地區,中石化在四川東北部地區,中海油在南海深水都發現大量的天然氣儲量,以及中國從周邊國家的管道天然氣進口得到最終解決,中國的天然氣供應有一個美好的前景。
國內供應一方取得進展也為進口天然氣談判減輕壓力。以目前的需求增長速度,中國將來的天然氣缺口已大大縮小,中國完全有可能在談判桌上占有主動地位。
但供應面開始出現的有利局面還面臨著一個最不確定性的需求因素。從過去的經驗判斷,最難控制的還是需求。所以此次發布利用政策也是旨在加強需求側管理,為今后幾年的供需平衡奠定基礎。
可以看出,包括天然氣化工在內的那些最容易一哄而上的項目基本上是被政策壓制的范圍。政策制定者也是項目審批者不希望看到的是需求爆發性的失去控制的增長。所以部分天然氣化工被徹底打入冷宮。
相反,城市燃氣不僅是資源最優化的選擇,其增長也是適度的。城市燃氣的需求主要是隨著人口的增長和城鎮化而增長,所以從需求控制角度出發,城市燃氣是容易控制和預測的。
列入“禁止”類別也就相當于關上項目審批的大門,可以承認的是,這種設定產業門檻的做法在現階段是有效的。
從更長期的角度看,天然氣供需將朝市場化方向發展,“禁止”和“優先”可以用市場的手段很容易和更有效地分開,所以價格調控手段將是下一步的天然氣改革重點。
天然氣利用政策恢復其珍貴燃料身份
9月3日,國家發改委表示,為緩解天然氣供需矛盾,優化天然氣使用結構,促進節能減排工作,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研究制定的《天然氣利用政策》已于2007年8月30日正式頒布實施。專家稱,此舉意味著國家已充分認識到目前國內天然氣利用的不合理狀況,欲恢復天然氣作為“珍貴燃料”的真正身份。
天然氣價格的確存在偏低問題。當前中國石油與天然氣價格之比為1∶0.24,國際市場為1∶0.6。由于天然氣價格與其他可替代能源相比價格偏低,導致其需求量呈幾何比率迅速增加。2005年,鄭州的冬季天然氣需求量劇增至每天160萬立方米,超過夏季需求量的2倍,每天出現了50萬立方米的用氣缺口,而北京冬夏季天然氣需求的峰谷差更高達10倍。
因此,國家發改委很早之前就已計劃在3-5年內,以每年5%-8%的幅度不斷上調天然氣價格,逐步與國際天然氣的價格大致接軌。《天然氣利用政策》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出臺的,其思路就是使天然氣成為“一種比較昂貴的能源,就像‘巴黎香水’一樣,就應該用在最合適的地方,而不能像自來水一樣隨便濫用”。
但是,天然氣倘若迅速提價,逐漸達到專家們所設想的“昂貴”階段,將帶來諸多副作用。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居民可能用煤炭等能源替代它,從而,使我國降低污染、改善環境的難度加大。天然氣最大的優勢是清潔,不污染環境。美國最近30年雖然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成倍上升,但其他污染物排放卻并沒有增加,就和天然氣的廣泛使用有著直接關系。而我國北方許多地區,目前冬季供暖還主要是靠燒煤,許多城市仍在為用天然氣替代管道煤氣而努力。
筆者驚詫地看到一則報道,某個城市計劃提高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在供熱體系中的比重,逐步淘汰小型燃煤鍋爐。但是,我注意到,該城市的計劃完成時間是2020年。顯然,我國天然氣的普及率還不算高。倘若天然氣變得很“昂貴”,天然氣的推廣勢必受阻。
事實上,當今年年初天然氣漲價的時候,就有不少城市出現了重新用煤炭替代天然氣的現象。據《重慶日報》報道,最近,重慶部分餐館為節約成本,紛紛重新燒煤。據店老板介紹,天然氣每罐氣85元,只能燒3天左右,而17元買一挑蜂窩煤,也能燒3天左右。重慶是一個傳統的高硫煤產區,如果不采取治理措施,煤炭煙氣非常“熏”人,將影響全體市民的生活。可以想象,如果天然氣日益走向“昂貴”,煤炭替代天然氣的現象就會變得非常普遍,從而,使之前推廣清潔能源以替代煤炭的努力化為烏有。
而且,天然氣真的被披上“昂貴”的外衣,還可能導致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進而,帶來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壓力。比如,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尿素生產將因為天然氣價格波動受到直接影。去年,我國化肥用天然氣出廠價格每千立方米提高50至100元,漲價的平均幅度在10%左右。這對以天然氣為主要原料的下游化工產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四川某氣質尿素生產企業每年需消耗天然氣20億立方米,如果按化肥用天然氣每立方米漲5分錢計算,該企業一年就要為漲價的天然氣多支出1億元。據統計,如果天然氣上調0.1元/立方米,就會使這類公司毛利率下降3.85%。化肥等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將增加農民的生產成本,降低他們的收入,從而形成連鎖反應。
目前,我國天然氣供應仍處于壟斷狀態,國內80%的天然氣由中石油提供,其他是中石化和中海油,這三大巨頭曾聯名發改委要求改革天然氣定價機制,天然氣的價格繼續上調似乎難以避免。問題在于,由于供應壟斷,根據成本定價的機制本身就難以令民眾信服。一旦天然氣“昂貴”化成為追求的目標,就有可能被僅有的供應主體利用為牟取暴利的幌子。
天然氣價格過于低廉不好,但“昂貴”化的副作用也不可小視,到底何種價格最為合理,需要借助聽證等工具來尋求一種平衡,有關部門切忌盲從強勢集團的要求,導致天然氣價格過快上漲。
《天然氣利用政策》實施 化肥企業受惠大
國務院近日同意正式實施《天然氣利用政策》,該政策將天然氣利用領域歸納為四大類,即城市燃氣、工業燃料、天然氣發電和天然氣化工。對已建用氣項目,要維持供氣現狀,特別強調了國家批準建設的化肥項目,要確保長期穩定供應。
在農產品價格全線上漲與國家對農業的政策傾斜的大背景下,農民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時支農產業也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化肥行業在政策的扶持下迎來黃金發展期。這一政策的實施,對于化肥類上市公司的利好更是顯而易見的。
天然氣是制造化肥的主要原料之一,一段時間以來,由于天然氣供應不穩定,導致許多化肥企業面臨開工不足的困難,從而導致化肥生產成本提高,但國家對化肥這種生產資料的價格是有限制的。生產成本高企導致利潤變薄,化肥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瀘天化是我國最大的尿素生產企業,具有160萬噸尿素年產能,具有明顯的規模成本優勢,近年尿素產量只有120萬噸左右就是因為供氣不足導致的。
隨著中石化四川普光氣田、中石油龍崗、滄溪等氣田的發現,2010年中國石油天然氣川氣產量比目前增長10倍,中國石化增長7倍,這不僅會大大減輕川氣供應壓力,還會根本扭轉四川地區天然氣供需格局。銀河證券分析,四川天然氣價格在2010年左右還將大幅下降,瀘天化等公司會獲得充足且便宜的天然氣供應,公司產量和利潤很快能夠大幅提高。
充足的天然氣供應和《天然氣利用政策》的實施無疑是化肥類上市公司的雙保險,這對其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綜合利潤率提供了資源和政策上的雙重保障。銀河證券和海通證券分別給予瀘天化(000912)和鹽湖鉀肥(000792)以“增持”評級,南京證券和東方證券則都看好魯西化工(000830)。
今日化肥類個股的走勢也回應了這一政策的實施。鹽湖鉀肥大漲6.69%,魯北化工漲5.75%,四川美豐漲4.71%。
天然氣利用政策》發布 禁止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甲醇
政策規定,我國將優先發展城市燃氣,禁止以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甲醇;天然氣利用將按照優先、允許、限制和禁止四類“區別對待”。該政策已于8月30日實施。
國家發改委制定《天然氣利用政策》主要是為了緩解我國天然氣供需矛盾,優化天然氣使用結構,促進節能減排,促進天然氣利用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政策規定,我國天然氣利用由國家統籌規劃,考慮天然氣產地的合理需求;堅持區別對待,確保天然氣優先用于城市燃氣。
政策將我國目前的天然氣利用領域歸納為四大類,即城市燃氣、工業燃料、天然氣發電和天然氣化工。根據不同用戶的特點,綜合考慮天然氣利用的社會效益、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等各方面因素,將天然氣利用分為優先類、允許類、限制類和禁止類。其中城市燃氣被列為優先類,禁止以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甲醇,禁止在大型煤炭基地所在地區建設基荷燃氣發電站,禁止以大、中型氣田所產天然氣為原料建設LNG項目。
對于已建的用氣項目,政策稱將維持供氣現狀,特別是國家批準建設的化肥項目,要確保長期穩定供應。天然氣供應嚴重短缺而又有條件的地方,可實施煤代氣項目改造。對在建或已核準的用氣項目,若供需雙方已簽署長期供用氣合同,按合同執行。新上用氣項目一律嚴格按該政策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