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升級 二甲醚或將進入尋常百姓家
記者近日從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獲悉,由建設部負責牽頭制定的《城用二甲醚行業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從而將規范我國計劃于明年推行的民用級二甲醚(DME)的使用。據介紹,該標準將制定二甲醚以20%比例摻燒液化氣、天然氣以及煤氣的標準。這將使二甲醚的推廣更為簡便、快捷。
目前我國只有二甲醚工業標準的現狀限制了二甲醚向民用領域的推廣應用。面對國內建設總量達到千萬噸的二甲醚產能,有關專家認為,二甲醚國家標準的制定,將為二甲醚打開廣闊的市場大門。在國際油價不斷走高的趨勢下,二甲醚國家標準的出臺則更顯迫切。
更適合國情
隨著國際油價的日益高漲,二甲醚作為替代能源漸顯優勢。我國有豐富的煤炭和天然氣資源,以煤或天然氣為原料采用自主開發與引進技術相結合的方式生產二甲醚,建立清潔能源基地,是更適合我國國情的綜合解決能源問題新途徑。
中國石油規劃總院煉化所所長張福琴介紹,二甲醚可替代煤氣、液化石油氣用于民用燃料,經濟實惠。目前,國內液化石油氣出廠價格已經超過每噸5000元,而二甲醚價格在每噸3300元。同時,由于二甲醚是甲醇的下游產品,適度發展“甲醇—二甲醚燃料”路線,還可化解甲醇產能過剩造成的不利影響。
二甲醚是一種無色氣體,與液化石油氣的物理性質很相似,具有惰性、無腐蝕性、無致癌性、幾乎無毒的特性。二甲醚儲存運輸比液化石油氣更安全,并且燃燒性能好,熱效率高。用它代替柴油作為汽車的燃料,可使發動機功率提高10%~15%,燃燒噪聲可降低5~10分貝,可滿足歐洲Ⅲ號排放標準,是一種超清潔燃料。在汽車和民用燃料替代領域,二甲醚有著可觀的市場前景,如果按照二甲醚對柴油的替代率為5%計算,到2010年國內對二甲醚的需求量將達到674萬噸。
據神華煤制油公司副總經理岳國介紹,我國目前已掌握了可實現大型工業化的兩步法生產二甲醚的全套技術,擁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從發展趨勢上看,二甲醚裝置向大型化方向發展,將從目前的萬噸級升級到10萬噸級,再升級到百萬噸級。國內技術可設計的裝置規模已達到年產20萬噸,年產100萬噸規模的設計研究也在進行中。
產業發展需闖三關
張福琴表示,二甲醚工業化生產在技術上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建廠應考慮選擇原料(煤或天然氣)資源豐富、電力充足的地方。目前二甲醚產業發展需闖過三關。
第一是成本關。預計五年內我國對二甲醚的需求將很大,因此二甲醚不存在市場問題,關鍵在于成本的控制。據介紹,目前國內二甲醚的成熟生產工藝生產鏈長,且產品成本要隨甲醇價格的波動而變化。國內甲醇市場價格波動范圍大,低時1噸1000余元,高時達到2000余元,如果二甲醚價格也隨之起伏,其作為民用燃料的吸引力會大打折扣。與目前使用的液化石油氣的熱值相比,二甲醚的成本不能超過每噸3000元。
第二是技術關。目前二甲醚面臨的幾個關鍵問題是:需要高效、低價的煤制氣工藝及設備;需要能滿足大型二甲醚生產用的反應器;解決以煤為原料制成二甲醚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的利用;相關催化劑的開發與生產;成熟、經濟的二甲醚分離和提純技術等。闖過這些技術關將使今后建設大規模二甲醚生產裝置邁上一個新臺階。
第三是標準關。國家有關部門亟須出臺有關二甲醚民用和車用國家標準,結束目前只有二甲醚工業標準,嚴重影響二甲醚產業健康發展的局面,并在投資、稅收等方面出臺傾斜政策,將二甲醚作為新能源扶持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