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抖音免费下载/日本少妇xxxrp乱/99爱在线/精品麻豆

熱線電話:13824409190
本欄目信息最新

中俄石油天然氣合作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來源:欣鑫咨詢  時間:2007/6/18 14:23:25  字體:    

中俄石油天然氣合作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近年來,世界能源市場的發展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其中能源產品價格暴漲、能源消費中心由發達國家向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轉移的影響力最大。為應對這些新變化,我國積極與毗鄰的俄羅斯開展石油天然氣合作,并取得了積極的成果。專家認為,中俄間的石油天然氣合作有利于兩國面向21世紀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發展,有利于兩國的經濟發展和經濟振興。

  在2006年的“中國俄羅斯年”里,普京總統和胡錦濤主席在中俄石油天然氣合作方面達成了一系列共識,為長遠合作奠定了基礎。但為保持中俄間的長遠能源合作,我們也應采取相應措施為雙方合作營造良好環境。

  中俄石油工業蓬勃發展為雙方合作打牢基石

  當前,世界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正在迅猛發展,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各國經濟發展戰略的選擇產生深遠的影響。亞太經濟的崛起、東北亞國際經濟合作的加強和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確立,為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自然資源的國際合作開發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國際環境。

  據西方專家評估,2005年世界對石油的需求量增長了1.3%,這是近10年來最低的指標。而中國的增幅為2.8%,即每天增加20萬桶。2005年世界對天然氣的需求量增長了2.3%,而中國的增幅為20.8%。但中國在世界天然氣需求量中所占的比重僅為1.7%,可見中國對天然氣需求量增長的空間相當大。

  我國和俄羅斯作為世界產油大國,2006年雙方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資料顯示,我國2006年生產石油1.83億噸,占世界第五位;生產天然氣585億立方米,占世界第12位。進口石油1.69億噸,為世界進口第三大國,其中從俄羅斯進口石油1500萬噸。俄羅斯2006年生產石油4.81億噸,生產天然氣6562億立方米,均為全球最高產量。出口石油2.48億噸,占世界第二位;出口天然氣1999億立方米,占世界第一位。

  應注意的是,我國的石油供應缺口在不斷擴大。在1993年之前我國是石油凈出口國,而后則急劇擴大了對石油與石油產品的進口。2005年我國進口石油的速度放緩,但對石油進口的依賴程度仍達到45%。中國專家與西方專家一致認為,中國對石油進口依賴程度還將提高,到2030年,中國年進口石油和石油產品的數量可能超過5億噸。

  我國正在成為世界能源消費大國之一,部分能源產品需要從別國進口,因此成為能夠影響世界能源產品市場走勢的因素。我國是石油進口大國,而俄羅斯是石油出口大國,在兩國目前良好的政治地緣關系情況下,更應該具有良好的合作關系。

  中俄石油天然氣合作正以多種方式開展

  在中俄雙方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推動下,中俄石油天然氣合作目前形勢良好,正以多種形式開展起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教授、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李國玉說,目前我國支線輸油管線正在修建,三條輸氣管線正在討論,俄羅斯每年向我國鐵路出口原油1500萬噸,俄羅斯石油公司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將合作成立東方能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將與俄羅斯石油公司合作建設1000萬噸煉油廠,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與俄羅斯盧克公司簽訂在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建設100座加油站的協議,中國石化總公司參與庫頁島的勘探工作,所有這些都說明,中俄石油天然氣合作在不斷擴大和深入。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05年時說,未來10-15年,俄羅斯將強化對亞洲地區的出口份額,由現在的3%提高到30%。意思是2015-2020年俄羅斯對亞洲出口石油將由700多萬噸,提高到8000萬噸。經過長期激烈的爭論,將原先只向中國修建到大慶的年輸能力3000萬噸的輸油管線改為修建從泰舍特到太平洋西岸的納霍德卡4000公里輸油管線,年輸油將達到8000萬噸。

  2006年3月,普京總統訪華后提出了“一油三氣”的管線建設方案。其中最重要的是泰納線的中國支線。從俄羅斯泰舍特到太平洋西岸的納霍德卡全線4000公里,投資160億美元,總輸油量達到8000萬噸。其中從泰舍特到斯科沃羅季諾中國支線起點2284公里,投資65億美元。該支線預計將于2008年完工投產,開始年輸油1000萬噸,最終達到3000萬噸,現在已建成700多公里。中國境內從斯科沃羅季諾到大慶油田870公里。

  其他3條輸氣線路是:1.伊爾庫次克-大慶輸氣管線:年輸氣340億立方米,投資與建設年限未定;2.新西伯利亞-輪南輸氣管線:長度2800公里,輸氣量300億立方米,投資100億美元,預計2008年開始建設,2011年投產;3.庫頁島-中國輸氣管線:長度2500公里,輸氣量150億立方米,2010年建成投產。

  以上4條管線分別在討論、論證、編制方案或施工,這些管線的建設將逐漸推動中俄在石油天然氣領域的實質性合作。雖然之后又傳出東西伯利亞到太平洋的管線難以達到設計能力,面臨無油可輸的風險等信息,但專家認為,就我國最關心的泰納線中國支線而言,目前已修建了三分之一,如我方大力加強工作,俄羅斯政府仍將遵守諾言,工程定會如期完成。

  加強中俄油氣合作應做好四方面工作
 
  中俄兩國堅持優勢互補、互利互惠的原則,在石油、天然氣資源合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但面對世界能源市場價格上漲和我國石油供應缺口急劇擴大的新形勢,中俄油氣合作未來會顯得更加重要,將直接關系到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俄羅斯研究所所長王世才等專家建議,為加強兩國的能源開發合作,應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雙方政府間的協調關系。充分利用兩國首腦和總理會晤機制、各委員會會議機制、中俄邊地貿常設工作小組會議、中俄邊地貿協調委員會會議機制,協調解決與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資源開發合作中的各種難點問題,尋找進行資源開發合作的項目。建議在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的中心城市設立政府常駐商務辦事處,作為國內企業的立足點和聯絡點。

  二是政府推動大型相關企業、積極引導有經濟實力的大型民營企業參與資源開發合作。采取優惠政策,鼓勵推動我國各大企業積極參加與俄羅斯遠東、西伯利亞的油氣合作,參與俄羅斯遠東薩哈林州油氣田和薩哈共和國油氣田的開發,參與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科維克金油氣田的開發,將來還可參與從納霍德卡向吉林鋪設石油管道的合作等。鼓勵推動大型企業積極參加與俄羅斯遠東、西伯利亞的資源開發合作。

  三是合理利用我國資源,千方百計擴大對俄出口,實行資源互補,以促進我國與俄羅斯的資源開發合作。在出口品種上要不斷加大高科技和電腦、移動通訊器材、電冰箱等先進機電商品的出口,出口國內的名牌商品;加大服裝、鞋帽、輕工商品等勞動密集型商品的出口;不斷擴大符合俄方標準的大米、牛肉、豬肉、雞肉等農畜產品的出口。

  四是特別注意當地的社會環境和氣候條件。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的北部地區是凍土帶,荒無人煙,氣候嚴寒。這里的社會環境和生活條件低于俄羅斯的歐洲地區,月人均總收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因此,在選擇資源開發合作項目時,要盡量選擇社會環境較好,交通便捷,氣候條件適宜的地區,避免由社會環境和氣候條件因素給將來的開發合作造成較大的損失。

  專家分析認為,今后中俄雙方將努力完成一系列工程建設,雖然過程中會碰到各種預想不到的困難,但中俄石油天然氣合作無疑會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相信未來中俄石油天然氣合作將日益擴大,并為繁榮中俄兩國經濟做出巨大貢獻。
 

 
 
 
 

©2006 廣州欣鑫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電話:13824409190

粵ICP備050150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