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液化氣進口量降到近7年來低點
盡管國內市場需求走出2月份因農歷新年長假引起的低迷,銷售開始轉旺,但進口液化石油氣(LPG)市場卻墜入谷底。液化氣進口量在1月份達到28個月最高水平后連續第2個月下降,并降到將近7年來的最低水平。國家海關總署最新統計數字顯示,3月份液化氣進口量降到29.44萬噸,是自2000年4月份以來進口量首次降到30萬噸以下。不過,1月份的大量進口仍使得一季度的進口量達到128.27萬噸,比2006年同期增長11.9%。
廣東帶領進口量下降
煉油廠供應量增加和進口液化天然氣(LNG)正在與進口液化氣爭奪民用燃氣市場,并開始吸引工業用戶,首當其沖的是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地區的進口大庫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越來越感覺到來自煉油廠國產氣和進口液化天然氣的沖擊。占國內進口液化氣市場份額2/3的廣東省3月份進口量從1月份的7個月高點41.84萬噸降低到24.10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19.3%。但1-3月份的累計進口量比一年前增長8.6%,達到94.68萬噸。
自去年5月底首船進口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運抵廣東深圳大鵬灣的370萬噸/年接收設施以來,已經累計進口液化天然氣110萬噸,其中今年前3個月的進口量為42萬噸。大約70%的的進口液化天然氣用于發電,其余進入管道供應民用燃氣市場。清凈、熱值高和價格低使得天然氣在珠三角城市倍受歡迎,市場供不應求。深圳、珠海和廣州等7個城市天然氣置換過程替代的燃氣以液化石油氣為主,此外還有煤制氣。
在華東地區,上海市和浙江省進口量增加抵消了江蘇省的下降,華東地區一季度液化氣進口量比去年同期上升16.3%,達到30.10萬噸。華東地區進口液化氣市場未來也面臨來自煉油廠新增能力和進口液化天然氣的沖擊。中國石化在正在山東青島建設的1000萬噸/年煉油廠原定在今年年底建成投產,現在看來會推遲到2008年一季度。但在今年四季度,規模為260萬噸/年的國內第二座進口液化天然氣接收設施將于今年10月份在福建泉州建成投產。
煉油廠供應量增多
預計到2010年,國內將有上億噸的新建和擴建煉油能力投產,除青島項目外還包括中海油1200萬噸/年廣東惠州項目、中石油1000萬噸/年廣西欽州項目和中石化800萬噸/年福建煉油擴建項目等。在去年8月底洋浦投產海南省第一座煉油廠后,海南停止了液化氣進口。這座全部加工進口原油的800萬噸/年新煉油廠也在為增加供應煉廠氣做出貢獻。今年前3個月,在全國煉油廠原油加工量提高5.6%的同時,液化氣產量增長6.6%,達到481.11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