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欣鑫咨詢 時間:2008/8/13 16:54:22 字體:
大 中 小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演出舉世震驚,眩目的色彩、精巧的編排、獨特的設計以及高科技含量讓全世界看到了一個行進中的中國。就在大家為如此新穎而成功的開幕式感慨贊嘆時,又有多少人知道開幕式的形成過程以及設計團隊為此付出的努力?8月12日,新浪獨家專訪開幕式美術總監韓立勛,一一解密舞臺后面的故事。
最喜歡:897個字模的艱難產生
“開幕式上呈現出來的內容還不到我們所有創意的20%。”韓立勛說,從兩年半前開始設計開幕式文藝演出視覺效果,他們整個創意團隊提出的設想數不勝數,“光點火炬方式就有六七個大的方向,具體的細節表現更是難以計數。”不過,在這眾多的創意中,卻有唯一的一個堅持到底,并最終得以呈現在觀眾面前,那就是備受好評的字模,也是韓立勛最為得意的創意之一。
“我們最初的設想是用字模鋪滿體育場,共一萬三千多個,是字模包圍卷軸,而不是現在你們看到的卷軸包圍字模的形式。”不過,總導演張藝謀認為如果把字模作為整場演出的基調顯得有些沉悶,所以就成了現在的樣子——897個字模在低坑中錯落有致。
要讓字模表現出活字印刷的動感流暢可讓韓立勛他們傷透了腦筋。“張藝謀要求字模要在一秒鐘內升高四米,并且要達到讓演員一只手就可以操作的輕便程度,這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任務。”盡管做了各種準備,但是第一次試驗還是失敗了,不但五十組道具盡毀,還差點讓字模方案擱淺。幸好韓立勛他們堅持了下來,并在將升降方式由液壓式改為剪刀叉式之后試驗成功。請來的物理學家們贊嘆:“這不是高科技,這是個智慧!”而這第一個試驗的成功也給了大家以極大的鼓勵,以至于張藝謀在今后鼓勵其他人時總會說:“你們看字模!”
最遺憾:剪紙式戲樓未能成真
雖然絕大多數創意都在不斷的爭論和修改中成為歷史,但是有一個卻成為韓立勛最大的遺憾,直到現在還“耿耿于懷”。
在開幕式表演中有一個環節是戲曲演唱,兩位演員在搭建的戲樓上表演京劇,之后還有提線木偶演出,韓立勛告訴筆者,最初的設想比這個豐富得多。“你們以前都收到過一種賀卡,打開后中間會站起來一棵圣誕樹,很立體,關于戲樓最開始的創意就是這樣。”韓立勛說,戲曲以前叫折子戲,折子就是節目單,他的創意是,折子擺放在舞臺上,慢慢打開后,中間用剪紙做成的戲樓慢慢站起來,然后走上來兩個演員進行表演。而為了讓觀眾們看見,打開的折子頁用紗做成,里面是戲曲表演,觀眾看到的是皮影。戲曲和皮影這兩種以前分別屬于皇家和平民的表演形式就這樣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韓立勛說,最開始他把這個創意告訴張藝謀的時候,張藝謀顯得相當興奮并不斷回味,“可是過了兩天,他卻說這樣太搶戲了,要突出國粹,不要做成裝置表演。其實根本不存在搶戲的問題,給戲曲表演提供最好的平臺,就是對國粹最大的尊重。”正式演出中的戲樓是事先搭建好的,雖然同樣精致完美,但是“太平鋪直敘了,缺乏講故事的那種一層一層剝開的意境”,韓立勛不無遺憾地說。
出書詳細解密開幕式準備過程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要在短短一個小時的演出中匯集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絕非易事,而表現形式更是有著無限可能。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開幕式,所謂眾口難調,韓立勛說正式演出前他們都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我們都開玩笑說,演得好那沒問題,如果演得不好我們就全都躲起來,躲板磚”。不過,演出過半,他們的心就都放下了,因為不斷地接到身邊的親戚朋友發回的反饋信息,“其實有這么多人看,能夠得到大家‘不錯,可以’的評價已經是很好了。”
當被問到開幕式演出結束后的心情時,韓立勛笑著說:“我們自由了!”過去的兩年半,他們沒有節假日,每天都是高負荷工作,常常忙到天亮才回家,“太累,壓力太大”。本以為開幕式結束后,韓立勛和他的設計團隊可以松一口氣,可是他說他們又要開始著手進行下一個項目——2010年上海世博會。
開幕式的成功讓導演組及創作團隊輾轉于各個媒體,接受采訪進行解密。“不過他們都是在解密開幕式本身,我要出一本書詳細地介紹準備開幕式的全過程。”韓立勛說,素材都是現成,只需要進行文字的梳理,兩個月之內這本書就會出版,F在,韓立勛手上珍藏著一本手稿,都是他親手畫的設計圖,“奧運博物館跟我要我沒給,我要自己留著。”